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美國與中國,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構成“天意”的民心。因此,中國的軍事傳統含有許多非暴力的方法:透過第三者進行斡旋,協商,搞間諜活動,行賄顛覆,拆牆角(拉走對方的追隨者),威脅利誘,以及採用一切欺詐手段。總之,正如公元前4 世紀的古代兵書《孫子》 所說,“不戰而克敵者為上策。”打仗的目的是使敵人屈服,並不一定要消滅他們,要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而不是肉體上的戰果。很明顯,中國的這一傳統在講威懾和全民動員的核武器時代又有了新的意義。

中國式的個人主義

在西方觀察者眼裡,中國有一種令人迷惑不解的矛盾現象:人的個性異常豐富多彩,然而幾乎沒有人享有公民自由權的傳統。同所有國家的情形一樣,有創造才能的中國作家、藝術家或工匠表現出了他的個性,而隱士可以遁世成為與世隔絕的個人主義者。但從個人權利的角度來講,中國的舊社會究竟有何等程度的個人主義呢?

現在且不拿西方的法律尺度來衡量,而不妨像W?T?德巴里那樣,來估量一下中國哲學家實際關心並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首先,一個個人必須要求在他的社會環境裡、在他的同胞中間得到地位或權利。孔子說過:“如果我不是眾人中的一個,那麼我算是什麼呢?〃 其次,孔子強調個人的所作所為要維護社會秩序,這只是問題的表面上的一半。另一半是內在的,強調個人的自我修養。但自古以來所謂修養,是指人要生活在“眾人之中”,同他周圍的人建立適當的關係,從而按照道德原則來生活,以實現他的個性。自私心要受義務的約束,而義務則由社會標準來規定。孟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所以中國人根據他與別人的關係,根據那種使所有的人透過“彼此互負義務的一套關係”而互相依賴的“道”,來明確表示他的“自我”。這並不縮小良心和道德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力求使個人保持在正統思想的範圍內這一點,可能使個人的道德問題顯得更加重要,但這些道德問題,用弗朗西斯? L?K?徐的話來說,是“以環境為中J 合”的,而不是像在美國那樣“以個人為中心”的。16 世紀儒家中興起一派新的哲學,給予個人以更多的活動範圍。王陽明(1472…1529 年)是個大官,他的思想對中國和日本都有很大影響。他帶頭起來反對理學的正統觀念,提出人都有公共的道德天性(良知); 因此每個人在他自己的心裡都有直觀的道德知識。他有成為聖賢的內在可能性。因此他的任務是完成道德上的自我革新。這主要要透過學習才能做到,而學習應包括思索、反省以及不斷尋求真理,即不僅要背誦基本原則,而是要依靠個人的實踐。雖然這並不攻擊傳統的社會秩序,王陽明的主觀主義思想方法卻要求個人透過訓練,達到知與行、思想與行為或者(用今天的話來說)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一致。這是一個很有限制的個人主義形式;但說到底,正如德巴里所指出的,它可能“比現代西方式的個人主義更能適應社會主義社會”。中國的人權問題現在成為一個廣泛議論的問題。首先是因為我們美國需要從福利和政治這樣一些實際行動的角度來界定“人權”的意義;其次是我們需要知道,中國人究竟重視什麼樣的、可以替代的概念或同意義的概念。大家早已知道西方和中國的價值標準不同,這種研究就更為迫切需要。理查德? 所羅門也是從事這項研究的,他考察了中國兒童為適於進人社會而通常必須經過的各個階段,指出儒家所強調的一些事,諸如接受父母權威,克己,循禮和見賢思齊(學習模範人物的好榜樣),這些都是為了訓練兒童避免成為亂臣賊子,依靠權威而同時又怨恨權威。托馬斯? 梅茨格在研究了近代理學家的著作後得出結論說,過去中國人因依賴權威而引起的不安之感,由於能獲得自我表現和儒家的修身而有所減輕。他認為儒家的個人經常面臨這樣的困難處境:可能甚或多半要遭受失敗,但在道義上仍然必須堅持下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總之,理學家的價值觀念一旦深人內心成為左右行動的因素,就產生一種經常縈迴於心懷的道德感,注意自己不去偏離正確的行為。這些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西方人只是剛開始懂得什麼是孔孟之道;它裡面肯定含有信仰的因素,並仍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發揮作用。

科學的不發達

中國科技史使我們面對另一個難解的矛盾問題。直到中世紀末,在科技的發明創造能力和系統觀測自然(例如記錄太陽黑子)方面,中國至少不次於並且在許多地方超過西歐。中國在發展造紙和印刷術、火藥、機械鐘、製圖學、地震學、初期藥物學、磁性的發現(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豪門老公又給我打錢了

桃花引

保衛媳婦

絢爛冬季

大雜院換夫養娃日常[七零]

金彩

孤獨搖滾:吉他英雄

人間不曾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