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就是崑崙關。

崑崙關位於邕州城東北方59裡處,崑崙山(非青藏高原的崑崙山)東側。這座山巍峨險峻,谷深坡陡,素有“南方天險”之稱。它的重要性,在1000年之後的抗日戰爭時都重現過。當時全中國唯一的全機械化軍,國民黨軍第5軍主攻,在這裡擊潰日軍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第21旅團,取得“崑崙關大捷”。

之所以有大捷,是因為有決戰,之所以有決戰,因為這裡是中國南方的關鍵點。據守崑崙關,就等於掐斷了往廣西前進的路線,雖然宋朝和抗日時不同,但崑崙關的天險位置和作用,沒有區別。

這樣的地段,讓狄青很撓頭,更讓他警覺的是,陳曙上次貿然出擊的後果。透過各種資料的迷霧,小心求證,會發現陳曙戰敗的地點叫金城,那是在崑崙關的南邊,也就是說,宋軍曾經在狄青到來之前,就越過了崑崙關,直接威脅過儂智高的老巢!

這會不會引起儂智高的不安?經歷一次風險,只要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及時彌補漏洞的吧。當然,也可能不會。對方是個深山原住民,理論上對軍事一竅不通,崑崙關上或許還是不設防的,這非常可能!但是,狄青沒理由說服自己行險,宋朝最強的西北軍出戰,怎麼可以把賭注壓在對方的失誤上?

所以才有一動不動,和10天的糧草。不僅是敵人,連他自己的部下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突然有一天,他命令全軍開拔,整支軍隊分為3段,由他、孫沔、餘靖分別率領。在當天清晨出發,黃昏時分到達了崑崙關下。他再次頻布嚴令,諸將不得妄動,第二天黎明時到大帳聽令。

第二天,大帳前豎起了狄青的大將軍軍旗,全軍將官肅然環列,靜候軍令。卻不料久久不見動靜。直到有軍校從關上趕下來,對將軍們說,大將軍昨夜已經率前軍越過崑崙關,現在在關南歸仁鋪一帶等你們一起吃早飯。

欺騙了儂智高,甩掉了礙手礙腳的文官,狄青在一夜之間就把勝利牢牢地握在了手中。從踏上崑崙關頭上的一瞬間,歷史就將註定,儂智高必敗。

因為這位深山原住民,不清楚漢人真正的戰鬥力是怎樣的。也就是說,為什麼狄青不敢強攻崑崙關,而是在夜裡悄悄地翻越。那是個秘密,關係到漢人曾經無敵於天下,那個天可汗的傳說裡最激動人心的成分。

它很快就將在儂智高的眼前展示威力,雖然那只是宋朝版的模仿,也絕不是化外野人,一時驕狂的蠻族所能想像的。

歷史聚集在歸仁鋪這個地方。鋪,是古代郵路的驛站名。在崑崙山上設關隘,行驛路,最早始於漢代,到了宋朝,崑崙關的東路已經發展到了11站,即11鋪,歸仁鋪排在第2。從地理位置來說,是當地的最佳攻防點。

身後是致高處崑崙關,越往後退地勢越高,有利防守;向下是南方的路,也就是儂智高的來路,叛軍需要仰攻,而宋軍居高臨下。

儂智高很快就來了,這時他今非昔比,再不是剛開始時的亡命土匪。他的軍隊有了統一裝備和著裝軍服,每個士兵手執大盾牌、標槍,穿絳紅色衣服,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火焰一樣。臨近戰場,他們分成了3列戰陣,主動衝擊官軍。

狄青的隊伍仍然分成了前、中、後三軍。他本人在前軍督戰,把兩位文官遠遠地擋在了身後。孫沔和餘靖站在高處,他們清晰地看到兩軍接戰,宋軍立即就支撐不住了!

前軍的右將孫節是全軍的總先鋒,開戰伊始,兩軍衝擊,他很快就淹沒在人海里,他的軍隊開始分流,一部分在歸仁鋪的開闊地上頑抗,一部分向兩邊的高坡上退卻,等於撤出了陣地。

前軍動搖,後面的兩位文官神色大變,很明顯,又一次的敗仗即將到來。他們開始絕望,身為曾經的京官,開封城裡有多少家底,不是什麼秘密,就算再能派出來援軍,規格也很難高過這次了,難道說長江之南真的要改天換日了嗎?

與他們相反,狄青很平淡,眼看著部隊瀕臨崩潰,他像是無動於衷。也許是他夢迴吹角連營風雪苦寒的西北塞外了吧。那時數十萬人喋血沙場,多少英雄曾見慣,眼前的小爭端算是什麼?

狄青站了起來,舉起一面白旗向陣後揮動。那裡有他隱藏著的秘密,從西北方面帶來的數百名蕃落騎兵。只是幾百人而已,但他們起到的作用,是壓陣的文官,還有對面的儂智高所無法想象的。那關乎到一些光輝耀眼,傳說中神奇得近乎奇蹟的名字。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

這是兩支全騎兵兵種,不能說強漢盛唐的威名是由他們所打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