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點了吧?這就是號稱騎甲三十萬眾的契丹人所能派出來的援軍嗎?用這麼點的兵力就想千里奔襲,去和宋朝的幾十萬常勝部隊對決?契丹人到底是自信,還是狂妄,又或者是被嚇得變態了?

都不是,這也是極限。想一想當年趙匡胤派田欽祚阻止入境的遼兵時,瞬息之間能派出多少援軍?那是三千。救兵如救火,契丹人已經全國以赴,斡魯朵軍制快速集結軍隊的力量在這時顯出了巨大的優勢。

回到幽州城下,宋朝人更加筋疲力盡了,那不僅是身體上的疲勞,心理的厭倦更讓他們忍無可忍。所有人的精力、激情,甚至對殺人放火的渴望都發洩在半年前的北漢太原城下了,這時他們厭戰,他們想家,而且他們兩手空空,連拿下北漢時的獎金都沒到位,他們找不到繼續打仗的理由!

這些大宋皇帝趙光義都心知肚明,一個人就算再不知兵,難道連發沒發獎金也不知道嗎?更何況,宋朝當時所有的智囊,包括骨灰級的趙普都在軍中,該做什麼,是繼續強攻,還是馬上撤退,就算沒有了記載,當時也應該有人提醒過他。

但是一個終極誘惑讓他發瘋,讓他無論如何都不想走——也許就在下一刻,幽州城就能攻破了!

就這樣,公元九七九年七月六日這一天終於到了,趙光義突然接到軍報,幽州城西北,突然出現了契丹人的大股部隊。

契丹人來襲!

終於來了警報傳遍全營,可最後領軍迎敵的卻是皇帝本人。潘美哪裡去了?曹彬哪裡去了?第一暴徒曹翰哪裡去了?要知道當時宋朝的舉國重臣都在軍中,可為什麼一旦遇敵,卻得要皇帝御駕臨陣?

因為軍心懈怠了,趙光義比誰都清楚,這時只有他親自出陣,才能勉強振作軍心,把士兵們從憤怨疲勞的狀態裡強拉出來。

戰報緊急,契丹人迅速逼近,當趙光義整軍出陣時,契丹鐵騎已經推進到了高梁河。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原永定河,與幽州近在咫尺。宋朝軍隊瞬間明白,契丹人來者不善,這樣的深入,不是偷襲,不是騷擾,而是強攻!

這一天,在宋軍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自北征以來,敵我雙方第一次的主力軍團對決,就這樣爆發了。

戰場上的形勢一邊倒,契丹人主攻。開戰以來不斷後退,不斷失敗的契丹人不見了,他們像是突然返祖,變成了三十多年前耶律德光的部隊,他們不知是為了什麼,不計生死,全力以赴地向宋朝人進攻。而且讓宋軍難以置信的是,這支契丹軍隊的主帥居然是他們的手下敗將耶律沙。

這就是郭進在白馬山擊敗過的人?這就是在此前連幽州的邊都不敢靠近的那個懦夫?宋朝人難以置信,但是生死邊緣,他們的戰鬥力猛然覺醒,這是中原自後周時起就不斷積累著勝利傳統的常勝不敗之師,這是自中唐以來最強悍的漢人部隊,不管怎樣勞累,不管對手怎樣、是誰,他們沒有召喚圍城的部隊支援,就在高梁河的河灘地上,與耶律沙所部血戰。

廝殺直到黃昏時分,契丹人死傷慘重,遼國的南院宰相耶律沙不得不下令撤退。

勝利了?真的嗎?當年陣中的大宋皇帝趙光義一定難以判斷些什麼,有資料顯示,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親身經歷十幾萬人規模的屠殺現場,人山人海,犬牙交錯,戰局瞬息萬變,但不管他懂不懂,宋朝人的陣地終於前移,他被推上了勝利的道路!

夜幕降臨,宋軍開始追擊。這時他們的心情是慶幸的,是解脫的,不管怎樣,終於還是結束了,日出而戰,日落而息,天黑了,這一天終於過去可是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這時的夜色是那個人預定的。

耶律斜軫。

就在宋朝軍隊整體前移,快速追擊耶律沙的時候,突然間在他們的面前出現了兩條火龍,那是千萬支火把凝聚成的一大片火海,從左右兩側向他們疾卷而來!

敵人,契丹人,多少人?!

宋朝計程車兵們都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憑著直覺,他們發現對面的人數絕不在他們之下!劇戰之後,突遇埋伏,他們每一個人都感到了恐慌(宋師不測其多寡,有懼色)。

但是誰能相信呢?對面的人數最少要比他們想象的少一半!因為耶律斜軫命令每一個契丹兵手裡舉著兩支火把(人持兩炬)他要這個效果,他等的就是黑夜!

先聲奪人,宋軍還沒從震驚中恢復,他們正前方正在逃跑的耶律沙又突然回兵,向他們倒捲回來。戰局瞬間惡化,怎麼辦?廝殺了一天的宋軍已經絕對沒法支撐,趙光義當機立斷,命令回幽州城下傳令,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