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回京,理由是病了,得放長假休養。病了?丁謂第一直覺就是要出事,王欽若賊心不死!但卻攔不住,別說皇帝對他還舊情不忘,就是一般的官員,也沒有帶病工作,病死京外的道理。
那很好,讓他回來。只是方式稍微變了一下。丁謂先是利用首相職權,把王欽若的請假條壓了好些天,然後悄悄地派人給王欽若帶去了個口信兒——皇上好幾次都談到了您,很盼望再見一面。您不必等朝廷的批條下來,有病直接回京就是,皇上絕對不會見怪的。
王欽若很感動,回憶從前,他和皇帝是有這樣友誼的!那好吧,他聽從勸告,就這樣起程回京。但是進了開封城之後,直接面對的就是面色猙獰的丁謂。
“請問您回來幹什麼啊?鎮節一方啊,沒有命令就擅離職守,您太目無法紀了吧!什麼?我派人送去的口信兒?您要栽贓拜託有些誠意,證據在哪兒?!”
王欽若無言以對,沒想到一輩子打雁,臨老卻被雁啄瞎了眼。他被再次貶職,變成司農卿、分司南京,馬不停蹄地再次出京。離走前,他看著丁謂發出了由衷的感嘆——你行,開封城就讓給你了,你無恥的樣子真的很有我當年的風采!
第二十五章 宋朝的味道
所謂“丁謂之奸”,到此可以稍告一段落,因為時間到了。公元一〇二二年,宋天禧五年終於來臨。它的開端是那麼的美妙,讓所有人都覺得春天就在不遠的地方。
皇帝趙恆突然間恢復了神智,變得就像五六年前那場大蝗災來臨之前的樣子。他開始到大殿參與議政,甚至還親自到啟聖宮他父親趙光義的神御像前去拜祭。到了二月二十日,開封城徹夜花燈,他登上了東華門觀賞,三月五日,他又登上了正陽門,釋出大赦令。一切的跡象都表明,五十四歲的趙恆正在從疾病的深淵中向上攀升,生命即將迎來新的轉機。
但是到了三月十九日,突然間他垮了下去,直接病危,進入了半昏迷狀態,拖到了二十四日,即陰曆二月二十日這一天,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死了。
雖然已經病了好多年,但他的死仍然是突然性的。有太多的事沒有交代,甚至有很多是從五六年前就一直拖到了現在。病榻之前,他只能奄奄一息地聽著大臣們向他保證,必將扶保少主安定社稷等,敬請放心。說這些話的,就是丁謂丁相公。
這時說一下為什麼丁謂會有那麼大的榮幸在《宋史紀事本末》中留下了自己的專屬一章了。“丁謂之奸”,的確,他的手段兇狠利落,乾脆有效,把寇準、王欽若等不可一世的人都迅速鬥倒,天下唯他獨大。但要說到禍國殃民,貽害無窮,他這點子勾當卻又明顯地不夠瞧,那麼到底是因為了什麼呢?
因為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試想趙恆是個怎樣的皇帝呢?說他懦弱可以,說他糊塗也成,但你絕對不能否認,他是位仁慈、善良、公平甚至愛民愛官如子的好皇帝。他是從唐朝中葉開始直到這時,唯一一位把士大夫,以及臣民們當“人”看的皇帝!
連趙匡胤都有殺伐決斷的時候,趙光義更加猜忌心重,一旦發火,無所不用其極,可在趙恆的管理下,國家開始有錢,黎民開始有飯,甚至就在他後期的拜神行動中,他都用重寶向占城國(今越南境內)買回了耐旱的水稻新種,即後世流傳的“占城稻”,又從西天竺(今印度境內)買回了綠豆新種,在自己的宮廷內院中試種成功,然後推廣天下。尤其是對官員士大夫們賞賜慷慨到了奢侈的程度,更是前朝歷代所未聞未見。
就是這樣的好皇帝,一旦神智昏迷,丁謂就忍心當面撒謊欺君,何其卑劣,何其殘酷!人心何在啊所以他被扳倒之後,再沒有寇準、王欽若那樣几上幾下的經歷,因為後兩者從根本上來說,都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的皇帝!
但是趙恆也真的做了太多的錯事,主要就是他浪費了大好的光陰。宋朝真正富強奮發的機會白白地溜走了,東封西祀、封禪拜神,這些事情是趙恆本人的汙點,更是當年宋朝的悲哀。
眼放著契丹的內亂卻聽之任之,党項方面正和吐蕃、回鶻殺得你死我活也都漠不關心,“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這些事都成了後來宋朝的噩夢。而且在內政方面,趙恆也沒有梳理清爽。那些無聊的黨爭其實並不會傷害國家根本的,作為農業大國,最重要的兩件事他也沒去做。
第一,清查全國土地;第二,整頓農業稅制。
這才是國家之本,這兩樣事情趙匡胤連年征戰沒時間去做,趙光義從即位起打到駕崩止,也有心而無力,可澶淵之盟後,近十多年的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