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靜時光,正是精雕細刻確立制度的大好時機,可他卻變著花樣地玩純意識流遊戲,真讓人無話可說。
要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做事情是有時限的。比如說後來的清朝,康熙晚年懶了,清查全國土地就做得有頭無尾,等到雍正登基,就算用盡鐵腕,不惜殘忍,也只是事倍功半,而且罵名千載。試想雍正的強硬是趙恆的子孫可比的嗎?那麼宋朝在最基本的國策方面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吧。
雖然富貴,但比較畸形,總的方針總是立不下來,改革成了必須,卻也總是首鼠兩端猶疑不定,禍根就深埋在了趙恆這十多年的“遊戲”之中!
這時總結他的功過,好也是他,他帶來了宋朝百餘年的太平歲月,再沒有連年的戰爭;壞也由他,承平日久,都成了圈養的動物,血性和殺氣都融進了詩文圖畫之中總的說來,宋初三代的君主各有所長:趙匡胤為宋朝打下了江山,趙光義給宋朝定了格調(從他起,向外擴張再不可能),而讓宋朝變成了人們現在心目中的那個既繁華又萎靡的文人天堂的,卻是趙恆。
他給宋朝定下了味道。
尤其是他突然的死,留下了孤兒和寡婦,他們都只能順延著他的道路走下去。由此,真正意義上的宋朝開始了,璀璨絢爛光華奪目的大宋名臣就要登場,他們和新皇帝的故事歷久彌新,被千古傳唱——最文明、最富足、最開明的時代,多麼令人神往!
第一章 宋朝能否不姓趙
與其歌頌生命,不如期待死亡。歷史的契機,從來都不是隨著哪個高人的誕生而出現的,永遠都是哪位權貴死了,才給後來者留下了些許的機遇。
比如說,皇帝。誰讓它是終身制。
時間凝聚到公元1023年3月23日,宋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宋朝皇宮大內西北角的延慶宮。宋真宗趙恆就要死了,他安靜地躺著,等著生命與靈魂,天國或地府的歸宿。可在他耳邊、眼前所閃爍的,卻仍然還是塵世間的幻影。
一個聲音在小聲地向他保證,每一個字都被寫進了史書之中:“皇太子聰明睿智,天命已定,臣等竭力奉之。況皇后制裁於內,萬務平允,四方向化。敢有異議,乃是謀危宗社,臣等罪當萬死。”
這人是首相丁謂,長篇大論,其實完全可以歸納成一句話——皇上,你放心死吧,俺們大臣決不欺負你的孤兒寡婦。
就是這麼的簡單,而且說這話時,他與皇帝之間還隔著時年13歲的皇太子趙禎,以及一大堆的宰相、樞密等頂級高官,並且誰都知道,皇帝臥榻之後幾步開外的屏風裡,就隱藏著當朝皇后,那位早就替趙恆打理著朝政的蜀川女子——劉娥。
一切很美好,這些話讓趙恆帶著一絲寬慰的微笑死去,但當時馬上轉入哭嚎陣容的人們絕對沒法想到,人類的心理有多複雜,有的人越是在鄭重其事地保證什麼,其實就正是在處心積慮地破壞著什麼。丁謂的心,從意識到趙恆必將很快死亡之時起,就開始了轉變。
其具體表現,就從趙恆剛剛嚥氣開始。據史書記載,趙恆死了,兩府高官立即跪倒在地,一片哭聲,難過得一塌糊塗。當時劉皇后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她格外的冷靜,凜然說出了自己在正史中留下的最初的八個字——“有日哭在,且聽處分!”
都別嚎了,我有話說!
多麼的簡明扼要,擲地有聲,完全是一個強者形象,非常符合她在歷史中的地位。但很可惜,是符合她以後的歷史地位。在當時,她說出這八個字之後,就立即被踢出舞臺,到一邊涼快去了。
皇帝死了,官場重新洗牌,你以為你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就可以大聲說話了?開玩笑,孤兒寡婦就是要受欺負的,不管你是皇后還是村婦。
丁謂搶佔鏡頭,八字喝令出口之後,就成了他的天下,具體表演從他抹乾了眼淚開始。他爬起來去做最重要的那件事——寫遺詔。這裡歷史有兩種說法,第一個,是說東西兩府的宰執高官們當場就退出延慶宮,到外邊的殿廬去寫字,內容依據是趙恆臨死前的遺言;第二個,是《續資治通鑑長編》裡的一句話,“初,輔臣共聽遺命於皇太后,退,即殿廬草制。”也就是說,是先在延慶宮裡聽劉娥說了怎麼辦事,然後出來一一抄寫,變成書面文字而已。
區別巨大,前一個劉娥只是個等待確定身份的遺產繼承人,所有的權力都在凍結中;後一個就讓人激動了,劉娥已經是帝國支配者,她的話,已經是最高指令。
但看事情的結果,就和這兩個前因沒有關係。無論是死皇帝,還是活皇后,都被丁謂扔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