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部分,新中華1903,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並領軍諮處、海軍處,旋即分出。部以尚書、侍郎為主官。部內設承政、參議二廳,有左右丞、參議、諮議官、檢察官、正副從事官;軍衡、軍乘、軍計、軍實、軍制、軍需、軍學、軍醫、軍法、軍牧十司,各司人員有職有官,職指司長、科長、科員、承發官、譯員、繪圖員等,官指郎中、員外郎、主事、筆貼式、正副參領、正副軍校等,以官分任各職。
1906年,在拆除了和親王府和承公府後,以慈禧修建頤和園之海軍經費餘款,興建了東、西兩組洋式磚木結構樓群,西部為陸軍部,東部為陸軍部所屬的貴胄學堂。清宣統元年重建海軍,於是將貴胄學堂撤消,此處即成為海軍部。
陸軍部建築由中國建築師沈琪設計,1907年建成。中間的主樓為歐洲古典式灰磚樓,前後面三間樓門,中部門廳以上三層,兩側及翼樓均為二層,外簷為聯拱柱廊。樓體滿布精細的磚雕花飾,門窗、天花、地板和護壁板全用優質木材精雕細作,華麗壯觀,表現出歐洲折中主義風格。主樓的東、西、北面各有一座樓房,形成一組樓群。在這組樓群的東西兩邊各有一組風格相同的建築。大門在主樓前,朝南,面闊五間,灰筒瓦懸山大脊頂,中間三間開門的中國木構建築形式,東西山牆外露七架樑。門前有3米多高石獅一對,隔街對面有一座懸山頂磚雕大影壁。
與孱弱的大清軍事實力相比,大清的陸軍部辦公樓倒是十分氣派。按照大清官制,陸軍部設有滿尚書和漢尚書各一人,陸軍部滿尚書名叫清銳,其實是個蒙古人,且一直沒有到任。實際行使尚書職權的是漢尚書呂海寰。
呂海寰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歷任駐德國、荷蘭兩國公使,工部尚書、欽差商約大臣、兵部尚書、外部尚書、督辦津浦鐵路大臣等職、除此之外,呂海寰還是中國紅十字會創始人,日俄戰爭期間,呂海寰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此為中國紅十字會之始。該會屬慈善性質,由中、英、美、德、法五個中立國合辦,直接目的在於救護日俄交戰雙方傷兵及東北戰地難民出境醫治。日俄戰爭兩年間,共救護46。7萬餘人出境。光緒帝曾發上諭,“頒發內銀十萬兩”作經費,以為褒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也就是今年,“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改名為“大清紅十字會”,呂海寰任會長。次年,呂海寰為中外總董等辦事人員制發了分金銀銅三等的雙龍紅十字佩章和憑照。
徐天寶見呂海寰到沒有花費門包,今年65歲的呂海寰鬍子頭髮都發白了,但是精神卻十分好。
寒暄幾句之後,呂海寰拿出幾份公文讓徐天寶簽字,然後又把一張名單推到了徐天寶面前,“徐大人,這是在陸軍部登記在冊的將弁花名冊,上面特許你挑選,隨你去熱河練兵。”
徐天寶初時很興奮,但是拿過名單一看,心裡倒是一驚,即使作為一個不算太合格的軍迷來講,徐天寶能看出來這份名單上大部分是袁世凱的北洋系親信。上面上自己從這裡面挑人,不是擺明了要自己挖袁世凱的牆角嗎?雖然自己很想挖袁世凱的牆角,但此時袁世凱的北洋系已經成形,自己資歷又淺,哪裡會是袁世凱的對手?
算了,反正清末民初那些軍閥們現在有好多還只是中下級軍官,不如從他們身上入手
主意打定徐天寶便開始在名單裡找了起來,首先是西北軍,西北軍中有五虎將即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鍾麟、劉鬱芬這五名悍將。另外是十三太保中的韓多喜
張之江,字紫珉,河北鹽山人。東三省講武堂畢業。和馮玉祥是老相識。眼下兩人都在第一混成協、第20鎮共事,駐紮遼寧新民府,馮任步兵營連長、營長,張任騎兵營排長,張還參加了馮玉祥任會長的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
李鳴鐘,字曉東,河南沈邱人。馮玉祥前期兩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鳴鐘與馮玉祥在第一混成協時就相識。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人。1906年末,宋哲元考入北洋陸軍第六鎮隨營武備學堂,並於第六鎮第十一協第二十二標第二營補名額,當一個學兵
鹿鍾麟,字瑞伯,河北定縣人,去年開始,在第一混成協當學兵。
劉鬱芬,字蘭江,河北清苑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第一混成協當下級軍官。
韓多峰,字秀巖,1907年開始在清朝北洋陸軍當兵。
接下來是奉系軍閥,其中有郭松齡、韓麟春、李景林、姜登選、楊宇霆
郭松齡,字茂宸,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1905年就讀於奉天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