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東漢演義,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來誰能興師討賊呢?走到屋中,二人落座,家人獻茶後退了出去。竇融問道:“殿下,今日為何不走呢?”劉秀說:“孤昨日聽你說,將來興師討賊之時,你在長安作為內應,裡應外合大事可成。卿家雖然是為國一片赤膽忠心,怎奈長安城內王莽的心腹太多,孤恐怕你的事兒被王莽看出破綻來,定有性命之憂。孤今日不走,就是為等你回來囑咐你,千萬處處小心不可多言,你在長安才保無慮,將來孤自有滅莽之策。”竇融真急了,說道:“糟了,糟了!”劉秀看竇融如此,忙問:“卿家你為了何事這樣著急呢?”竇融就把王莽傳旨,天下關津渡口畫影圖形一體嚴拿的事兒跟劉秀說了。劉秀大吃一驚,忙站起身說:“孤跟卿家告辭了。”竇融起身攔住:“殿下為何告辭?”劉秀說:“我若不走,被官人由你的府中將我搜拿出去,把你也牽連在內,你閤府之人性命難保。我要是離開你府,走在街上被官人拿了去,也就與你無關了。”竇融說:“殿下千歲,別說還沒有人從我的府裡將千歲搜了去,就是有人把您從我府內搜走了,牽連上我竇融,我也不怕!我豁出去這滿門性命不要了,也不能讓千歲走。此時千歲若在我的府中,暫時決無妨礙;若是離開我府,走在街上定被官人所擒。”劉秀說:“官人會那麼厲害嗎?”竇融說:“官人當差專講辦案拿人,如今王莽懸賞,當官差的哪個不想升官發財呀?再者說,長安城各門掛著影象,像上的金和與殿下一般無二。千歲若是走出府去,長安城的幾座城門,哪門也是出不去啊!殿下請想一想,您能走得了嗎?依臣之見,就請千歲暫且住在我的府中,我再想主意把千歲救出長安城,設法讓千歲迴歸南陽。”劉秀愣了半天,嘆了一口氣:“唉!孤早知有這樣的事,也就走了。如今我住在卿家府內也不是長久之計,卿家你要趕緊想主意。”竇融說:“是呀”正在此時,家人進來伺候竇融更衣,君臣把話止住。二人一同用過午飯,劉秀就只好住在天官府中。雖然如此,劉秀如坐針氈,坐臥不寧。竇融也很著急,卻想不出一個好主意來,家裡藏著劉秀,怎能不擔驚害怕?長安城各門懸掛著三張惡人圖,捉拿馬武、鄧禹、金和,五城兵馬司帶著官軍到各店裡搜查,鬧得長安城裡茶館酒肆、買賣鋪戶、居民人等紛紛議論。公事行到各郡各縣、關津渡口,全都掛上惡人圖了,天下郡縣的官員盤查過往行人,查得很緊,這些事情就不能一一細表了。
卻說這天夜間四鼓,竇融起來更換朝服,準備五更上朝面君。忽然他想出一條妙計,要是這麼辦就可以把劉秀救出長安送到潼關。可是潼關也不好過,到了潼關之後用什麼辦法把劉秀救出關去呢?得啦,走一步是一步,先把劉秀救出長安,有什麼話到潼關再說。竇融拿定了主意,命家人順轎,上了轎出了天官府,到了朝門下轎,走到朝房。文武大臣到齊了,龍鳳鼓響,景陽鍾撞,王莽臨朝,眾大臣口呼萬歲已畢,站在兩旁。天官竇融見群臣俱無本奏,出班跪倒。王莽問:“卿家有何本奏?”竇融說:“萬歲,臣願保駙馬吳漢為潼關總鎮。”王莽一聽,心中大悅,原來王莽招吳漢為駙馬,就是有心重用吳漢,跟吳漢結骨肉之親,外付重任,好讓吳漢心無二意,一心秉正扶保自己。今日聽天官竇融願保吳漢為潼關守將,正中心懷,潼關是緊要之地,讓駙馬把守當然放心啦。可是王莽又怕眾文武議論,便假意對竇融說道:“卿家既願意保駙馬吳漢為潼關守將,朕當準奏。倘若吳漢不稱其職,耽誤軍國大事,朕必定加罪於你。”竇融說:“萬歲,如若吳漢誤事,不稱其職,臣竇融願當薦賢不明之罪。”王莽立刻降旨:”命駙馬吳漢為潼關總鎮,即刻起身赴任,勿用謝恩。”王莽心裡十分讚賞竇融,為人頗有見解,能夠投著自己的心意辦事。其實竇融哪兒是為他王莽呀,純粹是為搭救劉秀。當日散朝,竇融回府,吳漢接到旨意就奔潼關走馬上任了。
不表吳漢,卻說竇融見第一條計策成功,過了幾天正是九月初一,這天王莽早朝,竇融又向王莽奏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之常禮。請萬歲早日降旨,命駙馬吳漢與公主千歲完婚。”王莽聽罷大悅,立刻命人擇日,應於九月十日完婚。王莽降旨:“竇天官,朕命你為欽差,帶五百名御林軍,保雨蘭公主下嫁潼關。”“臣遵旨。”竇融心中暗暗歡喜,這第二條計又成功了,正好搭救劉秀到潼關。
散朝後,竇融在朝門外上了大轎,高高興興地回府,到了府中下了大轎,到書房落座。家人獻茶,伺候竇融更衣,諸事完畢,家人退了出去。竇融滿面堆笑,向劉秀說:“千歲,您大喜啦!”劉秀說:“孤家連累卿家,在長安如在監中,有什麼喜事呢?”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