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東漢演義,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融就把王莽派他為欽差,保雨蘭公主下嫁潼關的事對劉秀說明。劉秀聽了,苦笑說:“王莽嫁女,孤有什麼可喜的呢?”竇融說:“千歲,臣所愁的就是長安城各門難出。我既為欽差官保雨蘭公主下嫁就好辦了,我打算請殿下假扮書童,夾雜在眾家人之中,隨著五百名御林軍混出長安城的東門,據我想準能成功。諒他們門軍門官是決不敢攔住欽差仔細盤查,若能如此,千歲豈不是逃出了龍潭虎穴?”劉秀聽了喜悅已極,問:“此計甚好,但不知何時改扮書童?”竇融說:“九月初六起身。初五掌燈時分,我給您準備好衣物,殿下就改扮,穿好了書童裝。您從我府的後門出去繞到前門,我讓管家出去找您,我就說殿下叫王玉,是壽王王豐送給我的書童。”劉秀說:“很好,就這麼辦吧。”
第一部分 弒平帝王莽掌朝權 篡漢室奸臣索玉璽第18節 會英樓馬武題反詩(3)
到了九月初五,竇融吃完了晚飯,命人把管家叫到屋中。管家進來問道:“大人呼喚老奴有何吩咐?”竇融說:“我明日早朝之後帶著御林軍去送雨蘭公主到潼關就親,帶四個家將八個家人,全要乘馬,你給預備好了。”“小人遵命。”竇融又說:“壽王千歲送給我一個書童兒叫王玉,到本府當差,你去到外邊看看他來了沒有。”管家答應一聲退出屋去,到了府門,劉秀正到門前。管家見他穿的衣服像個書童兒的打扮,就問:“你找誰呀?”劉秀說:“我是壽王的書童兒,名叫王玉,奉了壽王千歲之命到貴府裡當差。”管家說:“你來得正好,隨我去見天官大人,來吧。”劉秀跟著管家一前一後奔大廳。進了大廳,劉秀給竇融施禮,口稱:“王玉拜見天官大人。”竇融說:“王玉,你雖然是壽王千歲派來的書童兒,到了本府也得好生當差。”劉秀說:“是。”竇融說:“你來得正好,我要到潼關,你明天一早兒,隨著本府的家將家人在東門裡等著我。我的大轎到了,你就跟他們一起在我轎子後頭走,不準離開,隨我上潼關。一路之上好好伺候我。”劉秀說:“是。”竇融說:“你跟他收拾東西去吧。”“遵命。”劉秀說完跟著管家退出了大廳,收拾東西去了。
卻說長安城的五城兵馬司,帶領著官軍在大街之上黃土墊道,淨水潑街,然後紮下御路,一夜的工夫諸事齊備。到了五更早朝,除去天官竇融,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都騎馬,預備給雨蘭公主送行。竇融的大轎到了朝門,竇融下轎走進朝房,文武大臣早就來齊了。龍鳳鼓響,景陽鍾撞,天子臨朝,文武大臣山呼萬歲已畢,站立兩旁。竇融見無人奏本,出班跪倒,向王莽奏稟:“萬歲,臣竇融保雨蘭公主千歲下嫁潼關,今天就拜別萬歲起身了。”王莽說:“卿家為朕勤勞,回都復旨之時再為賜宴。”“謝萬歲!”於是王莽散朝。文武大臣到朝門外一看,五百名御林軍排開了,列著半副鑾駕。三聲炮響,鳳輦由宮門內出來,隨著公主下嫁潼關的二十四名太監乘馬,二十四名宮娥綵女乘坐小轎,御林都尉上馬在前頭帶著御林軍往東門走去。肅靜牌、迴避牌、龍燈、鳳燈、宮燈排開了,日扇、掌扇、龍鳳扇擺列著隨在牌後,文武大臣全都上馬隨在輦後,竇融上轎夠奔東門。走到途中,劉秀跟著天官府的家將家人催馬到了大轎後隨行。長安城內懸燈結彩,看熱鬧的男女老少在各個巷口內往街中觀看。雨蘭公主的鳳輦到了東門,東門的門軍門官在門臉兒排班站立,哪個敢攔住雨蘭公主的鑾輿查查有沒有奸細呀!劉秀擠在人群裡,舒舒服服地走出了東門。到了十里長亭,輿馬停住,文武大臣下馬跪送公主鳳駕。吏部天官竇融下了大轎替公主傳話:“列位大人請回吧,不必遠送了。”文武官員全都站起來,竇融二次上轎,公主的鳳輦起行,五百官軍保著夠奔潼關。一路之上,地面官員預備公館送往迎來,書不細表。
竇融剛剛離開長安,可就出了事了!天官府中有個回事的家人吳義,早就看出了劉秀的破綻。他常到書房回話,見劉秀的五官相貌與長安城畫影圖形捉拿的南陽舉子金和一樣,可就留上神啦!有一天吳義到書房回話,剛走到門外,就聽竇融說:“千歲”吳義沒進去,站在外邊偷聽,他們二人說的話他差不多都聽見了,吳義才知道這個金公子就是劉秀。這一次竇融身為欽差官,保著雨蘭公主下嫁潼關。吳義知道,如果能跟著天官大人到潼關去一趟準是個美差,公主跟駙馬的賞賜少不了。沒想到竇融沒讓他去,他就暗中注意,劉秀沒了,多了個小書童兒王玉。天官大人走後,吳義心說:公主駙馬的賞賜我得不著,有啦,我把天官竇融窩藏劉秀這件事報官,得的錢更多!這小子悄悄離開了天官府,夠奔五城兵馬司的衙門。這天正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