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東漢演義,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城兵馬司周海值班,吳義見了周海報了案。周大老爺一想:吏部天官竇融在萬歲面前得寵,這件事可不能大意,遂命人把吳義看押起來,自己騎著馬到了一字並肩王府求見徐士英。徐士英傳周海進見,周海把事情說了一遍。一字並肩王徐士英說:“不要緊,你只管入宮奏稟當今萬歲。如果事情是真,拿住劉秀這件功勞是咱們大家的;倘若拿不著劉秀,事情是假的,也沒有咱們的過錯,叫吳義落個以小犯上、陷害主人之罪,也就完了。”周海一聽很好,立刻進宮把吏部天官竇融窩藏劉秀,並讓劉秀扮成書童逃走的情形奏稟王莽。王莽半信半疑,立刻傳旨,命三齊王蘇獻率領五百輕騎快馬追趕劉秀。蘇獻遵旨點齊了人馬,入宮見王莽請示辦法。王莽囑咐蘇獻:“三齊王,你率兵追趕不可冒失。如果有劉秀,就連竇融一併拿來複旨;倘若沒有劉秀,準是他的家人以小犯上,陷害主人,你可千萬不準難為竇天官。”三齊王蘇獻遵旨出朝,率領五百輕騎快馬離了長安,順大道往潼關追趕劉秀。

不表蘇獻如何追趕,且說竇欽差保著雨蘭公主走到九月初九,離著潼關只有十里地了,忽見對面盔甲層層遮天映日,刀槍滾滾霞光萬道,一支人馬迎頭列隊。一聲炮響,兩杆大紅緞子門旗開處,三千大佇列開陣勢,當中一杆大紅緞子纛旗,上繡一行小字“潼關守將”,當中白光黑字,是個斗大的“吳”字。旗下一員大將,正是王莽的駙馬,潼關守將吳漢。吳漢率領三千人馬前來迎接公主,公主的鑾輿站住不走了。吳漢甩鐙離鞍下了坐騎,撩袍跪倒,口稱:“潼關守將吳漢迎接公主千歲。”雨蘭公主怎好回答,天官竇融下了大轎,搶行幾步把吳漢攙起來說:“駙馬請起。”吳漢往旁邊一站。鑾輿起行,五百御林軍從當中穿過去直奔潼關。直等到欽差大人上了大轎,轎子由打隊中搭了過去,吳漢才上馬,率兵隨在後邊回到潼關。進了潼關之後,公主的鑾輿夠奔公主府。鑾輿進了府,五百御林軍便紮在公主府外。吳漢同竇欽差到了衙門,下馬的下馬,下轎的下轎,然後吳漢把竇欽差讓至二堂。二人落座之後有人獻茶,茶罷擱盞,略敘寒暄,酒宴擺上。吳漢把欽差讓至上首,兩個人斟酒佈菜,吃酒談心不表。總鎮衙門的四名旗牌官在外邊照料一切,所有來的人員無論尊卑俱有酒宴相敬。潼關的文武官員都在公主府替駙馬吳漢應酬親友和欽差帶來的官員、御林軍、鑾儀衛等人。

卻說吳漢陪著竇融吃酒,應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欽差大人就得告辭,人家駙馬吳漢還有不少的事兒等著辦哪。天官竇融慢慢地吃酒,就是不走。吳漢也不好催促,只是心裡暗暗著急。原來竇融正為劉秀出不了潼關的事兒犯愁哪,白天是毫無辦法,因為潼關的城門上掛著影象,把守城門的官兵查得很嚴,怎麼能逃得出去?直到掌上燈光,竇融才想出了主意。他跟吳漢說著話,突然間撲簌簌落下眼淚來。吳漢先是一愣,後是滿肚子的不痛快,暗想:欽差大人這是怎麼回事呀?今天是我吳漢大喜的日子,他不是一般的人物,這點兒事都不懂,這麼半天不走就夠瞧的了,又跑到這兒哭上了,這算什麼人哪!他不由問道:“天官大人,您有什麼為難的事情,這麼傷心呢?”竇融說:“駙馬有所不知,只皆因我天官府裡有個書童兒叫王玉,甭提夠多麼聰明伶俐啦,伺候我極為周到,真是無微不至。沒想到今年春天,他母親因病而亡,死在家中,他跟我請一個月假要回家埋葬他的母親,那時我正患病在床,別人伺候我不行,就沒讓他歸家葬母。這孩子總想著他娘養兒一場,臨終之時自己未盡人子之道,就時常啼哭,傷心難過。如今我身為欽差奉旨到潼關,他跟我苦苦哀求,叫我把他帶到潼關,好藉此機會到潼關外頭給他娘燒點紙,盡點兒孝心。誰想到我到了此關,儘想著公主與駙馬完婚之事,把王玉的事兒忘了,我不吩咐他,他焉敢私自出關?現在我想起來了,天已經黑了,大概城門也關上了,王玉是不能出城啦。我要把他帶回去,這孩子一定得哭得死去活來。我是替他傷心,故而落淚,實在對不住駙馬。”

吳漢是個大孝子,聽了之後也替書童兒王玉傷心,聽竇融這麼一說,也明白竇融的用意,是懇求我開關門,叫他的書童兒出關遙祭。倘若我不答應,這麼大的欽差大人碰了釘子,臉上不好看,所以故意在我眼前裝模作樣地哭哭啼啼,叫我吐口兒,把他的書童放出關去。吳漢恨不得快點兒把欽差伺候走了,好辦自己的事兒去,又因為書童兒王玉是一片孝心,乾脆給個面子,便說:“天官大人,為了這點兒小事何必為難?我傳令叫門軍把您的書童兒放出關去遙祭也就是了。”竇融心中這份兒高興就甭提了,站起身形向吳漢一躬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