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東漢演義,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漢說:“你也不用仗著你是皇親國戚欺壓朝中的大臣,你不是國家駙馬嗎,你敢跟我去見公主千歲嗎?”吳漢說:“哪個不敢?走!”兩個人這才鬆了手,出了衙門夠奔公主府。
蘇獻跟吳漢到了公主府,命人往裡回稟,也是該著蘇獻倒黴,雨蘭公主正在生氣哪。那麼公主為了什麼事情生氣呢?雨蘭公主雖說是個女流之輩,自幼讀書頗知禮義,深恨他爹爹王莽的所作所為。如今王莽把她許配給吳漢,到了潼關之後進了公主府,下了鳳輦。吳漢的家人都來拜見公主,雨蘭公主向吳漢的家人問:“駙馬家中都有什麼人哪?”家人說:“只有太夫人。”雨蘭公主又問:“太夫人為什麼不來見我呀?”家人說:“我們大人自從到任之後,到家中去接太夫人,接了三次也沒接來,如今太夫人尚在鄉間。”雨蘭公主點了點頭,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可明白了:太夫人一定是個好人,不願意他的兒子吳漢與王莽結親,不用問啦,我這個婆婆一定是賢母。可是我爹爹王莽雖不好,他的女兒未必是個壞人呀。昔日的禹王,他父親不好,卻能生養一個賢德之子,怎麼我那婆婆就不明白此理呀?話又說回來啦,也難怪人家輕視於我。王莽啊,王莽!別看你如今身為帝王,九五之尊,萬乘之君,有多大的富貴呀!你縱有榮華,做的事情不正,別人也是看不起。不用說你自己,就是你的女兒身為公主也是叫人小看。哎呀,同是為人,我怎麼偏偏生在王莽的家中?
雨蘭公主前思後想正在難過,忽然太監鄒山走進來,跪倒回稟:“公主千歲,今有三齊王蘇獻與駙馬求見。”雨蘭公主一聽,心中不太高興,暗說:駙馬吳漢,你我雖是夫妻,尚未行過大禮,此時見面說話多有不便。可是三齊王不在長安,到潼關求見我幹什麼?莫非說他有緊急的大事?不然他們倆決不會一起來,我不能不見。她立刻吩咐:“有請。”太監鄒山出去。沒有多大的工夫兒,三齊王蘇獻跟吳漢一塊兒進來了。雨蘭公主認識三齊王,不用問了,同進之人必是駙馬啦。公主見吳漢長得五官端正,是個正人君子的氣派,心中略安。又見蘇獻兩道紅眉倒豎,二目圓睜,怒容滿面;吳漢也是橫眉立目,氣氣昂昂。雨蘭公主心中納悶,他二人為了什麼事都氣成這個樣子?蘇獻、吳漢給公主施禮,公主怎麼好意思跟吳漢講話,只好問蘇獻:“三齊王求見因為何事?”蘇獻說:“公主千歲,只因為吏部天官竇融的家人在兵馬司衙門把竇融告下來了,說他主人竇融窩藏劉秀。如今劉秀跟著竇融來到潼關,我奉了萬歲之旨,帶著五百馬隊追拿劉秀,到了總鎮衙門沒敢讓人往裡回稟,恐怕打草驚蛇,故而闖到衙中。吳漢說我仗著位高爵尊欺壓於他,請公主千歲做主。”雨蘭公主聽蘇獻所說,心裡有氣,暗想:雖說是我爹爹王莽篡位,也是蘇獻、徐士英一班奸臣佞黨們幫著的。劉秀乃是漢室宗親、南頓縣縣令劉欽之子,過繼我胞姐孝平皇后,劉秀怎麼會由長安跑到潼關,真是叫人納悶兒。忽然想起自己早有心和他們這夥奸臣佞黨相拼,今日何不借此機會痛痛快快地罵他一場,也出出胸中之氣。
雨蘭公主想罷,便對蘇獻喝道:“蘇獻,你身為國家王爵,卻不知綱常,雖讀詩書不明禮義,到了潼關失了禮節,還有大臣的體統嗎?”跟著四六句沒結沒完地訓斥蘇獻,弄得蘇獻羞容滿面,腦筋也繃了,渾身是汗,滿腔的怨氣哪兒敢發作。他真是又羞又愧又急又怒,渾身直哆嗦,抖得紫金甲葉嘩啦啦直響。吳漢聽公主申斥蘇獻,總算是心平氣和啦。最後還是公主把蘇獻斥退。兩個人出了公主府,吳漢走了。蘇獻是越想越有氣,心中暗想:雨蘭公主真是可惡至極。我身為王爵,又有聖旨在此,理應當給我留些體面。要沒我蘇獻,你爹王莽當得了大新天子嗎?你當得了公主嗎?不用忙,咱們走著瞧,有朝一日我得了手,早晚必將駙馬吳漢害死,不讓你雨蘭公主守了寡,我不姓蘇。
蘇獻的親隨讓五百馬軍候等,向蘇獻請示:“王爺,咱們走不走哇?”蘇獻一想,我就這樣回長安呀?我得問問,想辦法把劉秀的事情弄清楚了,果真是跟竇融的家人吳義說的一樣,竇融決不會再把劉秀帶回長安,一定會把他想辦法送出了潼關。問明之後,回朝一本參倒竇融,吳漢放劉秀出關罪過也小不了!想到此,蘇獻說:“等會兒再走,你去把潼關總鎮衙門的值日旗牌官叫來,孤有話傳問。”“是。”親隨遵命去了。工夫不大,帶來了值日旗牌官王勇。王勇跪在地上給蘇獻施禮:“小人參見王爺。”蘇獻問:“你們接待了竇欽差,我來問你,竇欽差帶來的人有出關的沒有?”王勇說:“竇欽差有個書童兒王玉,在夜間出的潼關,正是小人給放出關去的。”蘇獻一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