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部分,十二生肖戾氣轉,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愧。《書》雲:「學於古訓乃有獲。」凡聖賢經書,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此可以為我法,此可以為我戒。久久貫通,則事至物來,隨感即應,而不特思索矣。
不自以為知而不訪於人
訓曰:人多強不知以為知,乃大非善事。是故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朕自幼即如此。每見高年人,必問其已往經歷之事而切記於心,決不自以為知而不訪於人也。
持善心行合道謂真孝
訓曰:凡人盡孝道,欲得父母之歡心者,不在衣食之奉養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歡心,其可謂真孝者矣。
體貼君親忠出至誠
訓曰:為臣子者,果能盡心體貼君親之心,凡事一出於至誠,未有不得君親之歡心者。昔日太皇后駕詣五臺,因山路難行,乘車不穩,朕命備八人暖轎。太皇太后天性仁慈,念及校尉請轎步履維艱,因欲易車。朕勸請再三,聖意不允,朕不得已,命轎近隨車行。行不數里,朕見聖躬乘車不甚安穩,因請乘轎,聖祖母雲:「予已易車矣,未知轎在何處,焉得既至?」朕奏曰:「轎即在後。」隨令進前。聖祖母喜極,拊朕之背稱讚不已曰:「車轎細事,且道途之間,汝誠意無不懇到,實為大孝。」蓋深愜聖懷而降是歡愛之旨也。可見,凡為臣子者,誠敬存心,實心體貼,未有不得君親之歡心者也。
家居閒談善行善言
訓曰:吾人燕居之時,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朕每對爾等多教以善,爾等回家,各告爾之妻子,爾之妻子亦莫不樂於聽也。事之美,豈有逾此者乎!
嚴飭則愛嬌縱則害
訓曰:為人上者,教子必自幼嚴飭之始善。看來,有一等王公之子,幼失父母,或人惟有一子而愛恤過嬌甚,其家下僕人多方相誘,百計奉承。若如此嬌養,長大成人,不至痴呆無知,即多任性狂惡。此非愛之,而反害之也。汝等各宜留心!
寬嚴兼濟使人之要
訓曰:為人上者,使令小人固不可過於嚴厲,而亦不可過於寬縱。如小過誤,可以寬者即寬宥之;罪之不可寬者,彼時則懲責訓導之,不可記恨。若當下不懲責,時常瑣屑蹂踐,則小人恐懼,無益事也。此亦使人之要,汝等留心記之!
禮用和貴齊家治國
訓曰: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蓋禮以嚴分,而和以通情分。嚴則尊卑貴賤不逾,情通則是非利害易達。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一不由於斯?
名實相副混淆不得
訓曰:人之才行當辨其大小。在大位者,稱其清廉可矣。若使役人等亦可加以清廉之名乎?朕曾於護軍驍騎中問其人如何,而侍衛有以端密對者,軍卒人等豈堪當此?端密乃居大位之美稱,軍卒止可言其樸實耳!
敬畏之心不可不存
訓曰: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故孔子曰:「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於長上,則不罪於朋儕,則不召過,且於養身亦大有益。嘗見高年有壽者,平日俱極敬慎,即於飲食,亦不敢過度。平日居處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天道好生仁愛為本
訓曰:天道好生。人一心行善,則福履自至。觀我朝及古行兵之王公大臣,內中頗有建立功業而行軍時曾多殺人者,其子孫必不昌盛,漸至衰敗。由是觀之,仁者誠為人之本歟!
食宜淡薄於身有益
訓曰:朕每歲巡行臨幸處,居人各進本地所產菜蔬,嘗喜食之。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
酒傷身心能飲不飲
訓曰: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點酒不聞者,是天性不能飲也。如朕之能飲而不飲,始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至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君以旨酒為深戒也。
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訓曰: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此誠然也。看來,人之善惡繫於目者甚顯,非止眸子之明暗有人焉,其視人也常有一種彷徨不定之態,則其人必不正。我朝滿洲耆舊,亦甚賤此等人。
目容端不回顧
訓曰:凡人行住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