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部分,十二生肖戾氣轉,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到鬥死才肯罷休,在甲骨文中作“殺”解,這種長尾鳥是山雉。這個字後來又衍化為“刈”。蔡圖騰由兩個鳥的圖形組成,右面的鳥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鳥代表炎帝的丹鳳,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周公封文王孫胡於蔡,稱蔡鍾(一作仲),子孫以國為姓。
曹是炎帝第五世祝融八姓之一的族稱。曹上部取象在靈臺(瑤臺或壇臺)設立的春秋東西卯酉二建木,是兩個“東”字左右並列,表示卯和酉在一條水平線上,中間穿過建木。下部就是靈臺,又是日出湯谷的象形。曹姓始祖陸終五子安。曹族遷到中國臺灣後稱為曹人。周文王第13子振鐸封曹得姓。
常是常羲氏姓氏,與尚書繁簡字。常由、且碑、挺木牙交(巾)組成。常羲氏主月亮觀測,制定十二月太陰曆。常羲觀月(佔月)的地點叫作“昌”,是一座方形立體的壇,四角立四根石柱(為窗戶形)作為遊表,壇高三重,壇面為八方九宮形,各置一根石柱作為圭表,中央為主表(為常字頭),也就是“昌”字上方弧線上的石柱天表,它是天齊、天心(宀)。常羲在壇上守候在天齊石表前看月亮東西行進的規律,用天齊兩側的長方形表示。“尚”便是由天齊天穹(為常字頭)和壇臺“昌”(口)組成。在“尚”或“昌”下再置天干或天門(巾),就是“常”,屬於迭木架屋的造字方法。昌意即常羲,又作常儀、昌義。“尚”是鄭氏酉姓天門靈臺,是黑蛇虺族共工氏天門靈臺。
陳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後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徵。陳由“東”和“太陽昇降的階梯”組成。東為日在水中,此木又叫(木專)木、扶木、扶桑、若木、建木。日在木下為杳,日在樹頂為杲,日在地平為旦,日在山下為昏,日在午前午後為昃。當(木專)木轉為建木天竿時稱為“重”,所以古代“重”、“東”為一義。樹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為“陳”,古代有陳倉、陳留、陳等,它們都是天文觀測中心,也都是當時的首都或京城。風陳以燧人氏裔鋒氏為始祖,媯陳以胡公滿為始祖。
程是炎帝第五世祝融八姓之一的族稱,由“禾”和“呈”組成。炎帝神農氏擅長種植穀物,所以程從“禾”。“呈”是“皇”的變體,炎帝是三皇之一,具有司天掌管天表的至上權,這種世界由程姓繼承。風姓別支,始祖吳回。
崔是淮夷的分支,由“山”和“隹”兩部分組成。“隹”是短尾鳥,“山”代表大山紀曆,中央的山峰叫天齊,兩邊的山峰稱“博山”,是以山峰作為觀測日月出沒的方位來確定季節的。崔是姜姓別支。炎帝裔孫穆伯封崔邑得姓。
為師再來說說蒼頡造字(又作“倉頡”)
這算得上是老古話了。
相傳蒼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蒼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蒼頡犯難了。
蒼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蒼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見蒼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蒼頡管。蒼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蒼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蒼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蒼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