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部分,美人謀律,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氏看著心疼。一把摟過兒子,對春荼蘼抹淚道,“你大哥這個人,你還不知道嗎?心是好的,一點防人之意也是沒有。”
嗯,我只知道,我來府第一天,他就想摔我個嘴啃泥。表面上,他還一臉雲淡風輕。這樣的人,無論如何想象不出會全心全意信任一個外人。整件事,都透著股詭異感。
但,這種疑惑不能說出口,只能忍下去。
不過這番談話倒引出不少事實和疑點,她回去想一想,定能抓到些線索。可惜啊,拓拔已經隨海難而死。他是最重要的證人,也是所有矛盾的焦點,人就這麼沒了,公堂上打起官司,真不好辦。
“六丫頭,你一定要幫幫你大哥啊。”葛氏心機重,而且以己渡人,總覺得春荼蘼這麼平靜的模樣,是因為沒有真正盡力幫助。卻不知越是這樣的事,就越要冷靜才對。
“我知道,你大哥以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一筆寫不出兩個白字。遇到大事,還是自家親骨肉才靠得住的。”
“您放心,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春荼蘼說著,心中不禁有些厭煩,再看葛氏還一臉擔憂的樣子,心頭火蹭一下冒出來,情緒根本控制不住,笑著就說了一句,“自家親骨肉,自然是要互相幫忙的。可是,大哥早知道羅斐然是大公主的入幕之賓,我幫著春老將軍的兒子春村打和離案時,大哥居然能一聲不吭,不肯提供半點證據啊。”
葛氏和白毓秀的臉,瞬間都漲得通紅。白毓秀囁嚅著說不出話,只一揖到地,“妹妹原諒哥哥,是之前哥哥糊塗,這次還請妹妹不記前嫌。”
“自家人,沒有隔夜仇。所以,二伯孃和大哥不必再說客氣和拜託的話,不然,反倒讓我無所適從了。我自然會想辦法讓大哥脫罪,至少是輕判,請二伯孃和大哥放心。”
說完,春荼蘼向葛氏施了一禮,“還有不少事要調查,我先走了。二伯孃不用焦急,有了任何訊息,不管是二伯父的也好,大哥的也好,祖父一定會通知的。”
出了彩雲映日,春荼蘼深呼吸好幾次,才把胸中的鬱悶一掃而光。
她煩死了這個案子,一文錢不賺就算了,還得讓人種種懷疑。真想甩手不幹,可是又不能。
第九十五章庭外合解
到都水監找了朱青大人,詢問有關海運的事宜。
“行商多半會走西域那條線,到東瀛去的,客貨兩用船較多,卻也有少量純商船。”朱青很耐心的給春荼蘼解釋,“正像春六小姐所言,東瀛貧困,新羅好歹還有些山參,東瀛卻真沒什麼特殊的貨物能在大唐賣上價錢。商船去那邊,返回時的裝載,多半是原木。他們那邊,木材有些還是很不錯的。”
以奢侈品換自然資源,這事現代日本經常對中國做,沒想到在大唐,情況正好相反。
大唐威武!
“可是,若是裝原木的船沉沒,木材飄浮,就算當時的風向不是向大唐方向吹,但總會有些順流而行,衝上陸地吧?”春荼蘼問。
“沒錯。”朱青點頭,“這件事非我經手,但白家出事後,我因與你二伯父交好,私下問了同僚。據負責此事的人說,此船進行海運的各種書證,之前全是杜、羅兩家辦理,後來是大公主府的管事來,以白家郎君毓秀的名義接辦。加上文登通難波這條航線,甚少這麼大的海難事故,所以特意派人到當地詳查,確有沿海漁民發現有原木被衝上海灘。”
春荼蘼皺眉,心中有思量:原來,海難真的有麼?再者,朱青與白世林交好,白毓秀插手海運的事,朱青卻沒有聽到風聲,可見之前也是做了保密工作的。白毓秀是怕他爹知道了不同意,還是有什麼隱秘的心思呢。
這些念頭在她心裡一閃而過,好好儲存,卻沒有停留。她只是接著問,“那麼海難,是怎麼確定。又是誰通報的呢?”
“在預計返航的時間內沒有返航,再超過三個月,即可認定為海難。”朱青道,“但大多數時間用不了這麼久,因為行駛在同航線上的其他船隻會認定。或者是搜尋到落水者,或者看到沉船的殘骸。也有時,沿岸軍民會看到殘破的船身。都說,殘船就像大海吃了魚,吐在岸上的魚骨頭一般。”
朱青大人說這話時。很是悲天憫人。春荼蘼對海難者也很同情,尤其是為了生存而冒險去遠海捕魚的漁民,當他們把生命還給大海,家人是怎樣的心痛與心碎,想想就覺得殘忍。
可是。她的理智卻促使她問了別的問題,“那艘失事的船,沒有船員能活著回來嗎?聽說是兩船在海底逆流和海上大霧的雙重影響下相撞,而後造成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