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部分,明器,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者割去耳鼻,亂棒打出。清河軍開始組裝拋石機和弩砲,做攻城的準備。
納蘭慶本以為這樣低矮的小城,清河軍一個衝鋒就可以拿下,但事實證明許德民雖然是一個文官,但勇氣和智慧卻遠勝一般武將。
許德民忖度清河連勝之軍,早已不將懷州軍隊放在眼裡,靈綏兵微將寡,更不會成為清河軍的阻礙。他料定清河軍必然從東西兩門逼城下寨,因此事先勘探了清河軍可能的紮營地點,預伏火雷,打通竹竿貫穿藥線,由地底引至城內。不出許德民所料,清河軍果然逼城下寨,氣勢逼人,也是天公作美,從開始埋火雷一直到啟用,多雨的靈綏地區居然一滴雨沒下。於是待清河軍紮營已畢,許德民命點燃藥線,頃刻間火雷炸響,震耳欲聾,濃煙瀰漫,四處起火,清河軍三個營的營地同時被劇烈的爆炸掀上了天,軍士恐懼逃竄,自相踐踏,衝動中軍大營,亂軍之中,納蘭慶幾乎僅以身免,清河軍狼狽後退三十里才勉強立住陣腳,將士相顧駭然。若非靈綏火雷儲量有限,這一下就能叫清河軍這一師精銳全軍覆沒。
清河和懷州的靈綏攻防戰並非多麼重要的戰役,無論傷亡人數還是對戰局的影響,在數十萬人的大軍團作戰中都並不顯得突出,但將火器第一次大規模應用於戰場作為殺傷敵人的主要手段,這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這個冷兵器稱王的時代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這次死傷不過幾千人的攻城戰很快就湮沒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之中,在數百年後到來的火器時代裡,兵器學家們津津樂道的卻是這場規模很小的攻城戰。正式將此戰奉為火器時代的開端,以許德民為火器戰的鼻祖。這都是後話了。
胡猛焱率五千精兵從懷州出發增援靈綏,行軍至涉縣滑溪,遭遇清河黃猛師一部,懷州軍在當地民團配合下,擊潰清河阻擊部隊,損失千餘人,稍作修整之後,改乘舟船,繼續向靈綏縣城進發,此時懷北幾乎遍佈清河偵騎,胡猛焱乃經滑溪入三岔河,溯河北上,晝伏夜行,歷經半月,在虺口登陸。擊破清河小股部隊阻截擾襲之後,向靈綏輕裝急進,但在離靈綏還有三天路程時忽然潛匿蹤跡,分出多支疑兵,主力部隊卻從清河偵騎的視線中消失了。
納蘭慶患之,找來蕭智商議,蕭智笑道:“此公用兵深得兵法之妙,雖如是卻不必擔心,他的目的是救援靈綏,只要我們盯緊靈綏,他遲早都會露頭的。”
納蘭慶道:“我只怕他孤注一擲,舍靈綏不救,卻向北襲擾我們的補給線,間接迫使我們撤兵,這便大大不妙了。”
蕭智道:“納蘭將軍所慮不無道理,不過懷州兵沒有長翅膀,我相信他們不可能完全瞞過我們斥候的眼睛。只要他的部隊行蹤一暴露,我立即率騎師將其圍殲。我倒要看看,兩條腿能不能快得過四條腿!”
納蘭慶道:“我本想不戰而降靈綏,免致雙方傷亡。現在只好加強對靈綏的攻勢,不信逼不出他來。”
清河軍驟然間加緊了對靈綏的進攻。許德民百般設計守禦,靈綏軍民全體上城,誓死抵抗,短短兩天時間,靈綏城牆就已滿目瘡痍。城內軍民死傷超過四成。靈綏人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了清河軍的勇武並非浪得虛名。而清河軍的信條就是隻要進攻一開始,就不會停止,因此納蘭慶將攻城將士分成三支,輪換攻城,晝夜不息,因靈綏城牆狹隘,每次以數百人為一輪發動衝擊。靈綏漸漸不支。
離靈綏三十里的鴛鴦蕩。一個衣衫破爛的軍官被帶到胡猛焱面前,哭拜於地道:“小人乃靈綏兵曹,奉許先生軍令殺出重圍求救,靈綏危在旦夕,請將軍速速救援!”
胡猛焱厲聲喝道:“清河包圍靈綏如鐵桶一般紋風不透,諒爾一小小兵曹能有多大勇略,竟能孤身突圍!必是清河奸細,推出去砍了!”須臾左右將那軍官斬迄報來。
裨將茴印諫道:“將軍!若是清河奸細,應當訊問,如果果然是靈綏求救的人,沒有擅殺的道理!”
胡猛焱作色道:“主公授我專征殺伐之權,將在外君令尚且不受,何容你一裨將來教訓我!如今我以孤旅深入敵後,敵軍十倍於我,情勢至險,豈容絲毫疏漏!既然此人能找到我們,那麼這裡已經不再安全,我們立即轉移。”
眾將校唯唯稱諾。
不過胡猛焱雖然處置果斷,卻也有些晚了,只聽四外殺聲震天,順著風勢濃煙滾滾,卻是清河軍大軍殺到了。懷州將校來不及佩服胡猛焱的先知果斷,便分頭匆匆奔赴自己的崗位迎敵了。
胡猛焱本身出自名門,少好冶遊,家鄉便在靈綏一帶,因此對於靈綏周圍的地形十分熟悉。他選來藏兵的鴛鴦蕩是一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