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三路出兵
長弓挽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1章 三路出兵,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長弓挽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一早,劉琦親自將關羽、周瑜及眾將送出東門,眾將依依惜別,最終一戰,也將是大家建功立業最後的機會。
從河南到河北,兗州境內有兩個重要渡口,正是濮陽西邊的白馬津,和東阿的蒼亭津,另外還有青州境內的高唐港。
當年官渡之戰,袁曹在白馬、倉亭大戰,顏良、文丑首戰便被曹軍斬殺,曹操後來也曾與袁尚在黎陽大戰,足見這兩個渡口的位置重要性。
這一次劉琦兵分三路北上,自己在倉亭對戰北面夏侯惇主力,關羽往白馬津攻黎陽,周瑜替換陸遜,從青州取平原,沿海岸線進發,水陸並進攻渤海。
陸遜則與一眾年輕小將奇襲遼東,配了太史慈和韓當兩名老將,太史慈曾避亂遼東三年韓當則是遼西人,二人熟悉地理,又統兵多年,可與陸遜相輔相成。
回到府衙,劉琦重新升帳議事,以張飛為大將,趙雲、魏延為左右護軍,馬良、李嚴為參軍,顧邵、陸績為主簿、記室,眾將各司其職,整頓兵馬準備渡河北上。
眾將散去,劉琦問龐統:“陸、顧二人此番到軍中歷練,士元以為此二人才幹如何?”
龐統與江東世家交往甚密,對這二人也十分熟悉,不假思索答道:“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此二人有郡國之才,暫留軍中點算錢糧,核查功勳足矣。”
劉琦失笑道:“這豈不是牛馬組合?”
龐統疑惑道:“此言何意?”
“一時感慨而已!”劉琦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迴歸正題問道,劉琦言道:“今雖戰船器械足備,將士養精蓄銳,但夏侯惇在北岸經營一年,防守甚嚴,先生有何良策破敵?”
龐統笑道:“昔日曹操在倉亭打破袁紹,乃用聲東擊西之計,何不還施彼身:魏水軍弱不能敵對,可先渡河與之交鋒,卻另派一支人馬渡高唐北進。夏侯惇必以為我用暗渡陳倉之計,必會親自去救,此時全力攻北寨,趁東南風燒其大寨,可大獲成功。”
劉琦笑道,問道:“鳳雛之計果然出人意料,今夏侯惇並無軍師輔佐,必會中計。”
龐統言道:“兵者詭道也,虛者實之,實者虛之。縱然夏侯惇有所防備,高唐一路兵一旦上岸,與我南北呼應,其勢亦必敗矣!”
“軍師所言極是!”劉琦深以為然,如今魏軍不但缺兵,而且少將,夏侯惇無人可用,虛虛實實,叫他難以防範。
龐統才定計,劉琦便想到魏延,若論偷襲單推一路,文長就是不二人選,只要一路攻破,夏侯惇就左支右絀,招架不住。
劉琦大笑道:“昔日曹操敗袁紹於河北,今其困守冀州,可謂重蹈覆轍,因果輪迴。”
……
關公辭別劉琦,與法正帶著眾將領兵西行,至濮陽休整,商議攻黎陽之事。
于禁、張郃在白馬駐兵半年,滿寵布兵防禦,用鐵鏈封鎖宿胥口,舟船無法透過,兩軍隔河對峙。
李典獻策從河內繞行,與文聘合兵一處,自修武出兵,一路北上直取魏郡,關平、寇封等年輕小將則主張直接渡河,殺到對岸去。
關羽沉吟不決,見法正在那裡一言不發,示意眾人暫退,問道:“某若強渡大河,難免損兵折將,若繞道河內,又要調兵月餘,曹休亦有防備,軍師意下如何?”
法正微微一笑,不答反問道:“君侯可知敵我眾將對公作何評價?”
“嗯?”關羽大感意外,撫須思索半晌,忽然笑道:“關某不過解良一武夫,數載流亡江湖,幸遇兄長、翼德,方能建功報國,今蒙漢王器重,封侯拜將,匡扶漢室,此生足矣!某做事從來不負忠義二字,問心無愧,何懼他人議論?”
法正點頭道:“雲長光明磊落,實為大丈夫也!然性情高傲,睥睨群豪,頗受人議論,人言君侯剛而自矜,公以為然否?”
“唔——”關羽雙目眯起,抓著長髯渾身緊繃,一股殺氣猛然透出,隨後又收斂起來,掀須大笑道:“若是當年追隨兄長之關羽,此論倒也合理。然某歷經數變,多蒙漢王器重,諸葛軍師指點,遍觀諸子百家,又與李典曼成研討春秋,早已豁然通達。此論只識往日關羽,不知今日雲長也!”
法正見關羽竟能直面自己的缺點,欣慰點頭,笑道:“子曰: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君侯今為其一,君子檢身,常若有過,君侯有此高見,果非昔日關雲長矣!”
關羽撫須淡淡一笑,又疑惑道:“軍師因何有此一問?”
兩人本來在談論軍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