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權衡利弊
長弓挽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9章 權衡利弊,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長弓挽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安二十三年,又是一個早春。
北方春寒料峭,南方已是花開遍地,大江東去,曲阿海軍基地外,漣漪照人。
漢王劉琦長身立於港口,望著濤濤江水,衣袂飄飄,身旁一人身高七尺,方面紫髯,與江水深邃的雙眸精光閃爍。
守孝三年的吳侯孫權,終於走出甘露寺,江東君臣無不引頸觀望,有期待也有忐忑。
當年孫權不顧群臣議論,將東吳軍政暫託劉琦代管,如今三年過去,劉琦貴為漢王,擁有半壁江山,即將中興漢室,孫氏基業該如何抉擇?
江東安定數年,劉琦推行新政,政通人和,軍民歡悅,屢次北方傳來戰事,無不慶幸,這時候誰也不想再有戰事發生。
良久之後,孫權回身看向顧雍等人,慨然道:“吾出東海,自此再無吳軍矣!”
顧雍躬身道:“吳侯神武聰睿,此去定能開疆拓土,成封狼居胥之功。”
江東諸人神色各異,都隨著顧雍施禮:“願君侯此去旗開得勝。”
孫權微微頷首,轉身又向劉琦深施一禮:“吾與大王相識,不負此生。”
三年臥薪嚐膽,孫權也已釋懷,放下過去重新審視自己,英雄不問出處,要憑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
劉琦還禮道:“大江東去,浪濤英雄,將軍此去,恐一去不回!”
“那便一去不回!”孫權傲然一笑,又恢復那個坐領江東的孫仲謀氣勢,遠眺大海,朗聲道:“大丈夫不立功名,與這逝水何異?”
劉琦不再多言,抱拳道:“此去鄭重!”
孫權也是當世英雄,不然也無法在亂世立足,被後世許多人頌揚,如今揭開身份之謎,又沒有江東世家的掣肘,如鳥出牢籠,龍歸大海,可以盡情發揮,必定有意想不到的創舉。
孫權大笑,與眾人告別,邁步踏上戰艦,於船頭抱拳道:“請諸位靜候佳音!”
船隊順水而下,船上衛溫、諸葛直兩員大將,統領三千水軍,齊聲高喊:“大漢威武!”
衛溫是孫權遠親,最善造船出航,孫權深知其本事,親自挑選的第一位出海將領,諸葛直則是劉琦根據歷史記載推薦,這兩人正是歷史上拓荒南海的功臣。
三千水軍有孫家舊將,也有吳國太心腹,另外是從嶺南招募計程車兵,還有五百善駕船的山越,基本個個都會修船認路,再加上裝配指南針,找到琉球島應該不難。
原本劉琦打算讓船隊從嶺南出發,直接跨越海峽找到臺灣島,但孫權急於證實身世,找到那些辜負孫家的海盜報仇,決意要去琉球島,只好就近從曲阿出發。
船隊遠去,不多時海平面上只剩下幾隻帆影,眾人才收回目光,即便是顧雍這些知道內情的人,也想不到孫權竟如此乾脆的離開江東,去了兇險難測的大海深處。
心中猜疑的同時,也都暗自鬆了一口氣,孫權臨行交代,顯然已將江東歸屬於劉琦,大漢即將再興,他們豈不又是中興功臣?
眾人跟在劉琦身後轉回建業,各自想著心事,前方戰事他們參與不上,內政又有荊州許多人才,再不立功,今後想在朝堂立足,簡直難如登天。
回到城中,劉琦示意眾人各去忙碌,安排好孫權,心中一塊石頭落地,該是到北方收拾殘局的時候了。
正準備去看望曹仁,卻見顧雍去而復返,問道:“今南方已定,曹氏苟延殘喘,鮮卑肆虐河北,公孫康覬覦幽州,大王北定中原,可有良策?”
劉琦笑道:“曹丕、軻比能、公孫康三方並不齊心,不過烏合之眾,孤此番北上,無需用計,大軍臨之,破敵如秋風掃葉耳!”
顧雍言道:“大王神武,天下盡知,只是三軍併發,需用錢糧無數。今中原初定,淮南未復生機,不知糧草從何而出?”
劉琦輕嘆道:“連年征戰,即便以江南之富,也難支應,孤正為此事憂心。”
顧雍道:“吾等江東之民,雖不能隨大王討叛平敵,亦願為國家出力,情願將家產奉於朝廷,願早日除暴,安定天下,揚我大漢之威。”
“當真?”劉琦眼睛一亮,看著顧雍:“此先生之意,還是江東眾人之意?”
顧雍言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臣等食朝廷俸祿者?顧氏願為先驅,捐贈家產為朝廷綿薄之力,另將多餘土地繳公,與大王同進退,與大漢共榮辱。”
“明公真乃大義之人!”劉琦大喜,雖然現在軍中糧草勉強夠用,但如果這些世家肯捐獻,那就能打一個富裕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