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59【港片救世主】,調教香江,王梓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香港演藝工作人員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賣座導演和當紅影星。±,
比如王經導演的片子經常熱賣,他拿到導演片酬不僅高,而且往往擁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劉德樺雖然在香港名氣不是最大,但他在臺灣卻紅得發紫,所以他現在的片酬拿到了800萬,直追周閏發、周星池等人,甚至超過了許貫文、許貫傑兄弟。
至於那些二三流的導演和演員,雖然收入也比以前明顯增多,但那是因為港片繁榮的原因,這些人拿的片酬還是比較合理的。
臺灣片商抱怨香港演藝人員片酬太高抬升製片廠成本,但他們其實自己也有責任,因為港星的片酬就是這幫傢伙給哄抬起來的,現在想收卻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個時空,雙方第二輪談判關於片酬問題的結果,是讓向驊強作為召集人,從中協調香港演藝工作人員的合理片酬。但即便以向驊強的幫會大佬背景,協調起來同樣是不了了之,你管天管地還能管人家賺多少錢?
雙方唇槍舌劍的爭論一陣,香港製片商一個個都不怎麼說話,焦點集中在許貫文這個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身上。
許貫文說道:“這種事我做不來。當初協會成立的時候,大家選我當會長是對我的信任。我的責任是為香港演藝人員爭取權利,而不是幫助第三方來壓力他們的片酬。”
“這事……還是康先生做決定吧。”何貫昌突然開口道。
所有人都看向康劍飛,等待著他最終表態。
如果說解決合同糾紛問題時,康劍飛掌握著大量藝人資源是個優勢。那麼在協調演藝人員片酬上,康劍飛面對的就是一樁麻煩事情。
那麼多的導演、演員簽在你的公司、跟著你混。你好意思幫著外人壓他們片酬嗎?
只要康劍飛同意做這件事,那麼不管成功與否。他都會得罪一大批導演和影星。那些人或許表面上不敢說什麼,但心裡絕對會不爽,在背後議論咒罵是肯定的事情。
康劍飛早就是個老狐狸了,怎麼可能幹這種犯眾怒的事情,他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說:“你們覺得港片的成本是被當紅影星和導演的片酬拉高的?”
楊登奎說道:“這是一目瞭然的事情,現在投資拍部2000萬的港片,光主演和導演的片酬就是1000萬多萬,如果再來兩三個當紅配角,那人工成本就已經超過1500萬了。剩下的500萬還能幹什麼?導演只能粗製濫造拍爛片來糊弄觀眾。”
“錯!”康劍飛突然一聲暴喝。把會議室裡的人都嚇了一跳,他笑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導演和影星的問題,投資方、製片方需要擔更多的責任!”
吳敦一頭霧水地問:“這又是什麼說法?”
康劍飛繼續說道:“為什麼會出現人工成本佔電影總預算一半多的情況?最根源的問題就出在各位的身上。你們想要大明星大卡司大導演,不看劇本只認臉,誰紅就請誰,為了票房這本來無可厚非,但這實質上是哄抬了明星的片酬。”
王英祥說:“不是明星我請來做什麼?”
康劍飛道:“如果把拍電影當成普通的商業投資,那麼你們這種行為。就是隻看產品的原材料,而根本不去管產品的製作工藝和流程,甚至投錢的時候都不知道產品最終的樣子。然後消費者買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他們不買賬了。產品積壓著銷不出去,這時你們反過來抱怨原材料太貴。這是本末倒置!電影是什麼?電影賣的是內容,不單單只是明星。你們投資的時候就不能謹慎一點?”
蔡松林辯駁道:“話不能這麼說……”
“就拿蔡老闆的學者公司來說。”康劍飛直接打斷蔡松林的發言,“王家衛拿著幾個明星的片約和一個改編金庸小說的計劃。就能在你那裡拿到上千萬港幣的投資。你在投資之前,真的做過謹慎的考慮?你連他想拍一部什麼樣的片子都不知道。結果呢?結果是王家衛半年都沒把電影拍出來。反而把那1000多萬港幣的預算用完了,你這能怪影星的片酬太高?”
蔡松林被說得老臉一紅,此事已經被圈內人當成笑話了。最後協商出來的解決辦法是:王家衛把好友劉鎮偉拉進劇組,用原班人馬另拍一部喜劇片,也就是後來的《東成西就》。
僅僅才一個月的時間,劉鎮偉的《東成西就》已經殺青了,而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依舊進展緩慢,估計還得拍一年半載才能見到成片。
“咳咳,這是特例。”楊登奎咳嗽一聲為蔡松林解圍。
康劍飛冷笑道:“這是特例?十部臺資港片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