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六十年代媒婆生涯,死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看時間,還不到十二點。
“大姐。。。”
“打住。”韓念念抬手道,“我叫韓念念,跟別人一樣叫我念念就行了,別張口閉口大姐。”
方知行從善如流道,“念念,街上有沒有飯店?”
韓念念笑眯眯道,“鄉下不是城裡,沒有國營飯店,不過倒是有供銷社,賣醬油醋。”
方知行四下看了看,有些後悔,等辦完事到市區至少得晚上,他應該帶點乾糧過來。
“這樣,你帶我去吃頓飯,歇個腳,我給你糧票和錢。”方知行跟韓念念打商量。
韓念念擺擺手道,“算了,我帶你去我姑家吃一頓,粗茶淡飯別嫌棄就行。”
時下民風遠比幾十年後淳樸,雖說大家都難熬,但勻出一碗飯接濟一下他人還是沒問題的。
葉蘭英還在燒晌午飯,聽見外邊有動靜,伸腦袋出來看了一頭。
“嫂子,這位同志來找吳書記辦事,暫時沒地方去,帶他來家吃頓飯。”
葉蘭英應了一聲,沒啥表情的衝方知行看了一眼,心裡直犯嘀咕,咋城裡人就盡愛往她家跑呢。
韓念念把人帶進堂屋,韓桂娟不在,陳愛國正歪在炕上抽菸,韓念念把情況又跟陳愛國說了遍。
陳愛國忙起身,熱絡招呼道,“坐,快坐。小夥子來找咱們書記辦事吶。”
大概是吃人嘴軟,方知行笑了笑,實話道,“我是來跟吳書記商量,想跟他合作,在小山子鄉辦個養殖場。”
陳愛國一愣,隨即追問道,“是哪個單位?”
“方大興。”
聞言,陳愛國詫異道,“是方大興酒家?”
方知行點頭。
哪怕陳愛國這個沒出過啥遠門的莊稼漢,也聽說過方大興的名號。在陳愛國的概念裡,方大興和上海的瑞蚨祥、恆源祥一樣,都是有響噹噹名號的老字號。
不同的是瑞蚨祥主營絲綢,恆源祥賣羊絨線,方大興是家有三百多年曆史的飯店。
“那感情好,咱們鄉有山有水,辦個養殖場指定沒問題!”陳愛國點了菸袋,吧嗒吧嗒抽了兩口,似乎已經能預見未來幾年他們的日子要好過許多。
越想心裡越舒坦,陳愛國忙不迭對韓念念道,“念念,讓你嫂子炒兩個菜,再煮碗大米飯,小夥子大老遠過來,可不能慢待了!”
韓念念哎了一聲,轉身去廚房幫葉蘭英做飯。
堂屋裡,陳愛國和方知行熱絡的聊著。
小山子鄉背靠玉泉山,只有山腳下開了梯田,再往山上去土地貧瘠無法利用,三年自然。災害之後,上頭號召植樹造林,山上雖然種了不少樹苗,但一時半會都成不了材,無法給小山子鄉的社員帶來額外收入。如果能在山上養殖,對社員們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和鄉里公辦的窯廠、水泥廠一樣,養殖場也得往公家性質走,所以方知行才趕過來跟吳書記商量具體怎麼辦。
不大一會兒,姚家人陸續從外面回來了。韓桂娟一看家裡來了個陌生小夥,詫異道,“愛國,這是哪家的?”
陳愛國道,“娘們一個,瞎打聽啥,飯燒好了嗎?燒好趕緊端上桌,我要跟小夥子好好喝一杯!”
炕几上只有陳愛國和陳衛東作陪,家裡的女人不能上桌,都在廚房灶臺圍站了一圈,七嘴八舌的問韓念念。
韓念念把知道的都說了遍,又道,“他跟姑父說是來商量辦養殖場的,聽說是方大興酒家的人。”
葉蘭英跟陳玲都沒聽過方大興,可韓桂娟卻聽過,她的反應跟陳愛國如出一轍,樂道,“那是要好好招待人家!這事要是成了,咱們日子可要比現在好過許多!”
韓桂娟樂得合不攏嘴,韓念念卻聽得犯糊塗。小山子鄉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個生產隊,幾乎每個隊都養殖了雞鴨豬鵝,並且分派指標給戶下,像陳家,除了分派到養三隻老母雞之外,還負責承擔一個豬腿的任務。
一個豬腿也有講頭。一頭豬有四條腿,生產隊一戶人家通常承擔一條腿,也就是說陳家是跟其他三個門旁鄰居合養一頭豬,養到年末得上交給生產隊,如果達到了指標,生產隊就給記上工分,最後把養豬的工分折算成錢。
不論是豬肉還是雞鴨,流向城鎮只有一個合法渠道,那就是走公社的肉站,等於是先賣給公家,然後由公家來調派分配。既然是這樣,方知行又怎麼能夠光明正大的來跟吳書記商量‘走私’的事?
【宿主,據在下所知,像方大興這種幾百年的老字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