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部分,張遼新傳,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刻注意著張新動靜的張遼看到此景後說:“子龍,看來這次打不起來了。看董承都親自出來了。”說完,張遼看到張新回來後對趙雲說:“子龍,一會兒咱們就出去見見這為朝廷新封的衛將軍如何?”
“將軍,我還是不去了。雖然看著董承軍已無戰心,但還是小心為上,”趙雲說。
張遼想想,笑道:“也行,那你就在此掌著軍陣,防著萬一有事。我就自己去見見這個董衛將軍。”
這時張新來到張遼面前,雙手抱拳對張遼說:“稟報將軍,對方是朝廷的衛將軍所部,衛將軍正在陣前請將軍敘話。”張新的聲音極大,在曹軍鴉雀無聲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就連對面的董承也聽得清清楚楚。
張遼沒有答話,只是點點頭,畢竟該囑咐的都囑咐過了,也沒什麼好說的。於是張遼頷首示意讓張新為其開路。
張新將馬頭一撥,再度馳出軍陣,張遼也跟在張新後面縱馬出陣,直到距離董承五六步遠的地方才勒住戰馬。“鎮東將軍曹公麾下張遼見過衛將軍。”張遼向董承拱手道。
“文遠客氣了。令師康成公可好?當年康成公在季長公(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名將馬援的從孫,真正的伏波將軍之後。)門下求學時我也曾有幸見過幾次,不過那時我還是個孩子。”董承問道。他這話有些技巧,以他的身份地位,稱呼張遼的字自然是對張遼極為看重。可他和張遼卻沒有交情,如此就顯得有些唐突和示弱。可董承卻在此問候鄭玄,向張遼表示我敬你是因為你的老師鄭玄的關係,這樣就能掩飾他心中地不安和膽怯。
張遼對董承的小心思看地一清二楚,不過他也不會當面揭穿,人家畢竟做到了衛將軍的官位,論官職比他的老闆曹操還要大,他總不能一點面子都不給人家吧。
“有勞董將軍關心。恩師一切安好,如今正在閉關修書。”張遼再次向董承行禮,沒辦法。設讓人家問及了自己的老師。
“原來如此。那張將軍此次率軍前來,是否是接到了朝廷之令?”董承說。
這傢伙不是明知故問嘛。張遼心裡想。可他這麼問是為了什麼呢?
“董將軍明見。張遼此來正是因為我家主公接到了天子詔令而出兵,遼為前鋒,為我主開路。昨日剛到的這虎牢關。”
“呵呵,文遠的速度倒是不慢啊!”
“兵貴神速。張遼身為武將,又豈能不遵兵聖之教誨!”
“哦!哈哈哈……”
“不知董將軍率大軍前來所為何事?”張遼問道。
“啊?哦,這司隸之地盜匪叢生,我知陛下詔令曹鎮東面聖,特帶兵前來接應,免得被那個不開眼的賊子擾了,有傷陛下的聲名。倒不曾想曹鎮東有大軍護衛,反而顯得我多此一舉了。呵呵!”董承略帶自嘲的說道。
“原來如此。”張遼笑道:“主公目前不再此處,張遼就先代我家主公謝過董將軍地關心了。”說著張遼再次向董承行拱手之禮。
董承一面和張遼客氣。一面暗自觀察著張遼身後的曹軍軍陣。他們在這裡已經廢話了一段時間了,他自己身後計程車兵雖然還沒有大聲喧譁,但三萬人的規模即使聲音再小。聚集起來也夠嗆。而對面地曹軍,別說是竊竊私語,就連士兵的站姿都沒有過改變。這會董承栓是徹底的死心了。
“文遠,既然曹鎮東安全無憂,那我就先回去了。待你到雒陽之後。我當設宴相待。”董承決定撤軍。雖然自己的兵力比張遼多,可曹軍的實力放在那裡。身後又有虎牢關為依仗,還有曹操親率的援兵,自己若真要開打,絕對討不到好處。倒不如買個面子給曹操,將來同殿為臣時也好見面。
張遼聽到董承要回去,心中也不由得暗自稱讚這個經歷過風雨坎坷的傢伙果然是個識時務者。雖然不知道“衣帶詔”一事的真假,但張遼判斷董承若真的反對曹操,必然是自家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損害,否則這傢伙是不會輕易下注地。
“董將軍既要會雒陽,遼也不便相留。只是有件事要告知董將軍。”張遼看到董承如此“知情識趣”,自然要給他些好處。至於當事人是否認為是好處,這張遼就不管了。
“何事?”董承問道。
“遼聽說李、郭汜對陛下東歸一事極為不滿,如今又獲得張濟的助力,實力大增。董將軍從雒陽帶出這三萬大軍,此時若是李、郭汜來襲,雒陽可有多少兵力抵禦?”
張遼的話雖然聲音不大卻讓董承心驚肉跳,渾身冒出冷汗。他如今最大地依仗就是漢帝劉協,帶兵來攔住曹軍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