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7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返工,不像用傳統的弩臂和弓臂,做廢了就廢了,牛角,皮麻等等全都成了廢物無法再利用。因此鋼弩節省下來的並不光光是時間,還有材料成本,如果說一把好弓的製造成本要上到十幾貫甚至百貫的話,那麼鋼弩的成本還不到一貫錢。
當然能有這樣的局面也是建立在炒鋼法被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掌握,尤其是利用調整成分來得到想要的彈簧鋼的工藝被掌握後的結果,這可不是王況的功勞,王況只是那麼提了一提,畢竟他不是學材料的,只是知道有這麼回事,具體要怎麼做,他也是不知,卻不料王天富和王天剩兄弟竟然有如此的天賦,能將王況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而因為炒鋼法和調鋼法之重要性,在大唐還是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在周邊各國都在對大唐的新技術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王況也不敢冒險讓王天富兄弟多招匠人,而且就是想招人,如今的大唐也沒那麼多的冶鐵匠可供他挑選,因此目前只能靠這兄弟倆親力親為的去做,所以鋼的產量也是有限的,又要打鋼刀,還要做弩,還有王況想要推廣的風車都要用到好鋼,一個月產百餘的弩已經是極限。
但是技術保密的事情還是不能說,事情少一人知道就少了一分洩露的危險,哪怕是李業嗣,王況也不敢說。原因很簡單,李業嗣好酒,馬周也好酒,誰能保證他們酒後不會亂說話?每個人都有其信任的人,話從李業嗣口中出來,傳到他親信耳中,親信又傳到親信的耳中,如此的傳遞,洩露的危險性就加大了。
而黃良、王凌雖然好酒,卻是不酗酒,幾乎就沒個醉的時候,徐國緒麼,能當上隨伺黃門,酒後是胡言亂語還是呼呼大睡什麼也不說就是個挑選的標準,徐國緒恰恰是那種醉了後悶頭大睡的人,想從醉酒後他的口中撬出什麼話來,那是難比登天。
“既是一月有百餘,某倒不急了。”李業嗣咧嘴一笑,似有深意的看了王況一眼,王況悻悻的扭過頭去,不看李業嗣,心裡卻是暗罵:那麼聰明幹屁啊?這就被伱想到了?
“對了,二郎,揚州之事想必伱也有所耳聞罷?”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眼見得王況和李業嗣的表情,馬上就打起了圓場。
第六四零章 定策
“圈地事?”王況點了點頭,他正想提這事,老狐狸就提了起來,正好,眼前建州幾大巨頭都在,可以商量一下。
“此前王村人也找上了某,說想買地,然後以好田換差田,把那些穿插在王村買來的田地中的永業田給置換出去,按說這事王村也沒佔便宜,反而還略有吃虧。但某卻沒答應,二郎伱道為何?”黃良捋了捋他這兩年來越發濃密的鬍子,要是他再講究點的話,就成了美髯公了。王況可記得第一次見黃良的時候,他的鬍子是稀稀落落的,還有點發黃,看看現在,怕是關雲長也可以叫板一下了。。
只略略一想,王況就知道了原因:“必是揚州人圈地做下了不軌事了。”論經商天賦,揚州人真的沒得說,這也是他們千百年來坐擁交通便利的富饒之地日積月累的受著薰陶而得。商人逐利,總是本能的要把利益最大化,而揚州又缺少一個能像王況這樣有著強烈號召力的人物,在建州,沒人敢冒著被全州人戳脊梁骨的風險甚至是官府追究的風險去做不法事,可以說如今的建州,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形容絕對不為過。
在利益面前,有許多原本是徘徊在不好不壞中的人或許就會抵禦不了巨大利益的誘惑而用了不法的手段,或者是用差田換好田,或者是用了強買強賣的手段,商賈人家裡鮮少有在衙門任職的,但用財富去砸也能很輕易的砸出一條路來。這比那些平民百姓來說,就佔了很大多的優勢了。如此一來,只要縣裡私下篡改了永業田的帳目,一切都會便得很是簡單,永業田還是那麼多,只不過好田全被變成了差田,而差田想要養肥。沒個五年八年的是別想,再者,好田差田之分可不光光是地力的問題。交通是否便利,水利是否到位等等,都在考慮範圍內。
黃良的處置無疑是正確的。揚州事既然已經傳到了建安來,那麼也必定會傳到長安去,如今皇帝不在朝,或許朝廷不會有什麼動作,但可以想見,等到李世民從建東迴轉,得知此事後,迎接揚州那些不法之徒的必定是朝廷的雷霆萬鈞之怒火和懲罰。國人向來有一刀切的習慣,上面傳達下來的指示到了下頭的官員手中,就會變成什麼事情都是一刀切。因為一刀切最是簡單省事,管理者能省了不少的心,反正他們是對上官負責,對朝廷負責,對皇帝負責。百姓的死活和他們沒什麼關係,自然是越省心越好了。
李世民當然不會來個一刀切,民部的唐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