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很簡單,就是豆腐丸和鍋邊糊。這兩種小吃都是小本買賣,但利潤可不薄。
豆腐丸不知道竅門的覺得很新奇,一般旁人沒看到配料,即便是看著人滾豆腐丸,那也是學不去的,豆腐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沙縣小吃的做法,做的豆腐丸是桂圓般大小滾圓滾圓的,比較講究餡料;另一種就是浦城的做法了,做出的豆腐丸比較小,形狀和橄欖一樣,不大講究餡料,通常就是一點的瘦肉做餡,但比較講究湯頭,一定要用大骨熬的湯頭,有做得更講究的就還要加雞湯。以前王況讀中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一家專門賣豆腐丸的小店,大冬天的,課間時間去買了熱熱的一碗吃下,頓是時從頭暖到腳,別提有多舒坦了。
鍋邊糊很簡單,就是米泡一晚上後,和水磨成漿,不能太稠,稠了就抹不開,也不能太稀,稀了掛不住鍋。鍋少熱後,放入蔥蒜翻炒,然後灑酒,鹽,再加水(自己做來吃可以加骨頭湯或雞湯),同時丟進鍋邊糊的配料,一般是豆芽,蘿蔔絲,切成絲的白菜或者刨成絲的嫩葫蘆等,也可以加進肉絲蝦米等等,反正就是因各人口味自己隨便配。配料都放進後,再用大勺舀一勺的米漿沿著鍋邊湯的上方均勻淋一圈,最好是不要淋到湯裡,要讓米漿就掛在鍋邊上。然後蓋好蓋,等湯開了,鍋邊上掛著的米漿也熟了,這時候再將其刮到湯裡,放韭菜或是其他自己喜歡的調料,就可以出鍋了。
豆腐丸稍微複雜一些,先是要豆腐(必須是石膏點的豆腐,滷水點的太糙,脂點的太嫩)和麵粉大致按三份豆腐一份麵粉的比例打成糊(比例沒那麼嚴格,一般的說初學做的就多放點麵粉,比較好做,做熟練了就少放點麵粉,做得的豆腐丸更滑爽)。瘦肉切成綠豆般大小的丁(可以醃漬入味,也可以不醃漬)。再將友粉仔細的碾成和麵粉一般細(這個很重要,越細越好,最好不要有顆粒狀的),取一闊口碗,盛入碾好的友粉,壓實,面上要中間略低四周高些,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滾豆腐丸了。一般豆腐丸攤子都是邊滾邊煮的,和好的糊盛在一個大缽裡就放鍋邊上,肉餡則是直接放在豆腐糊上的一邊,然後一手託著友粉,一手拿個湯匙,撥一塊肉丁到糊裡,連糊帶肉一起舀起來,手腕一抖磕在缽邊上,叮的一聲就翻了個面,再翻再抖,如此反覆三四次,餡就進到糊中心了,而豆腐丸的橄欖型也有了個大致的模樣,這時候再將包好餡的豆腐丸移到友粉碗裡,手前後的搖著,讓豆腐丸在裡面均勻的裹上一層友粉並進一步定型後,碗一斜,一顆豆腐丸就滾進了鍋裡沉了下去,不消多少時間就又浮了上來,這就熟了。等數量夠了後再舀到一邊配好料,灑好蔥花的湯頭的碗裡,一碗嫩滑的豆腐丸就大功告成,要是冬天,再放點辣椒醬,那絕對是驅寒上品。
那戶人家搬出去後,沒幾天就開起了豆腐丸店,由於價格便宜,東西新罕,又是大冬天的,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丸下去,就不冷了,一時間門庭若市,把小兩口給樂的合不攏嘴。有人打聽到這又是王況整出來的吃食,再得知原委後,就都來央王況也教一兩手,也甘願把自家的院子低價賣甚至是送給王況。
王況又要不了那麼多房子,再說了一個小小建安遠離京城,就是再過個幾百年,建安城的人口也沒超過十萬,房子肯定漲價不起來,所以要那麼多也沒用。但王況見了來求的人實在是多,靈機一動,想到了後世遍佈全國的沙縣小吃,心想,莫不如讓他們也走出去,到全國遍地開花也不錯。便用了幾天的時間合著鄺大把後世的建甌光餅給試了出來,就叫建安光餅(灰雀不瞭解光餅做法,看似是簡單,但其中有些關鍵環節若沒人指點,是做不出那味道來的,所以這裡就不寫做法了,更何況,建甌光餅需要的傢什,一般家庭都不可能有的,也不可能去備,所以若是書友想吃了,有機會路過建甌的時候,國道邊上多的是光餅鋪子,司機一般都會停車讓乘客購買,那時候大家再去買了吃就是。光餅一定要趁熱吃,這時候的光餅才會香脆,等冷了就變硬了,不好吃了,不過也可以買回家後用烤箱烤個半分鐘左右,也能很大程度上恢復光餅的脆來)。然後王況將豆腐丸、鍋邊糊和建安光餅的做法都傳給了上門來求的人,又交代了他們學得後到外地去做吃食,不要全窩在建安,一個小城裡那麼多鋪子,肯定是賺不來吃的。有些人家原本就是想學了就在建安賣,聽王況一說想想也是有道理,就那麼丁點人口,有閒錢的也是有限,因此早學得的就早早的跑到了臨近的州縣佔地盤去了。
林明見這段時間竟然那麼多人來開路引,一時間有點擔心建安城人去城空,到時候朝廷的賦稅任務就完不成了。還是王況給他出了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