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部分,亂明天下一根釘,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事,只能預判,但無法得到任何確實的訊息,而在無法得到確實訊息的情況下,袁崇煥又能做什麼?
袁崇煥雖然是薊遼督師,但那只是名
,實際上他管不到薊鎮,他所轄的只是寧錦、山海、天津四鎮。
對於一個封疆大吏,其所轄之地的範圍,不能望文生義,僅僅從官銜上去看。比如薊遼總督,從字面上看他老人家管薊鎮,也管遼東,但實際上,不論哪一任的薊遼總督都從未管過一點遼東的事兒。同樣,薊遼督師也管不到薊鎮的事兒,實際上管轄的地兒也只是遼東一地而已。
關內八路是為了防禦北元蒙古人而建立起來的戰略防線,朱元璋立國伊始就已開始。朱元璋和其子朱~俱都雄才大略,當時明廷軍力鼎盛,所向披靡,將蒙人打得望風而逃,但長城外的廣袤土地卻並不適於漢人居住,是取之不能養天朝的無用之地,因之每次大勝之後都得退回長城,而蒙古人自回到草原後,也逐漸恢復昔日能征慣戰,吃苦耐勞的剽悍民風。
北元蒙古,是自女真人崛起之前明廷的主要邊患。如今蒙古式微,女真人暴起,於是關內八路遂成遼東的戰略後方。
形勢使然,關內八路向來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獨立的軍區,於是朝廷自然不會放心,為了防止出現封疆大吏大權獨攬,割據一方的局面出現,朝廷採取了多種措施,未雨綢繆。如今,關內八路既是順天巡撫的行政區,而八路總兵卻又是薊遼總督的部屬,軍政關係錯綜複雜,即互相依賴又彼此牽制。
崇禎當初下令,可能沒有考慮這麼多,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裡面的事兒,他可能是真心想把這些地方都交給袁崇煥,但即便崇禎明白,執意如此,那也是不大可能輕易就辦得到的。
說到底,這是明廷一以貫的體制決定的,而體制一旦形成,就是真想改,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決定的,這裡面牽扯的人太多,利益太多。
何況,崇禎明後,他肯改這種體制嗎?絕對不會!
孫傳庭非常楚這裡面的事兒,袁崇煥必然也清楚,所以他是絕對不會拿著“督師薊遼”這根雞毛當令箭的,因為根本就沒有用,就是袁崇煥拿著尚方寶劍去,也不會有人吊他。
退一萬步說,崇禎就是個意思,讓袁崇煥這個薊遼督師名實相符,那崇禎就要把話講開,給袁崇煥對薊鎮大小官員生殺予奪、榮辱升遷的權力。
沒這個,就空談,但可能嗎?
如果沒這個,那崇煥還是老老實實做他的遼東督師好了,因為那些官員要對付他,那法子就多了去了。
不要說別的,就是一個怠惰,一個消極,就能把人急死,而你還沒咒念。怠惰和消極是大明官場裡的天賦人權,就是皇帝老來了也沒轍。如果皇帝沒有給你對這些人生殺予奪的權力,那袁崇煥能做什麼?他能因為這些官消極抵制就撤他們的官嗎?不能,因為要是這麼做,袁崇煥自己也別想幹了,不僅皇帝不幹,很多人都不幹,這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底線。
袁崇煥能做什麼?袁崇煥能做的就是上疏皇帝,再讓皇帝討厭幾次;其次,他還能關照一下薊鎮的同僚,讓他們訓練兵馬、搶修城防、加強戒備。
袁崇煥關注同僚,讓他們訓練兵馬、加強戒備,唯一的效果就是讓這些人開心一下,嘲笑一番;至於搶修城防,這些同僚一定會舉雙手雙腳支援的,但有個前提,那就是先讓皇帝把銀子給他們撥下來。
忽然,孫傳庭一激靈,他這才意識到陳海平的意思。抬眼看著陳海平,孫傳庭問道:“怎麼,海平,你認為皇太極會從薊鎮三協入關嗎?”
陳海平道:“我不敢肯定,但這個可能極大。”
孫傳庭問道:“為什麼?”
陳海平道:“以現在女真人所處的形勢和袁大人的戰略,他們如果什麼也做,就這麼不死不活地拖上幾年,大哥認為結果會如何?”
如今的天氣反常的邪乎,幾乎年年遭災。明廷的地域廣,北方遭災,還有南方。但女真人不行,皇太極去年之所以攻打朝鮮,一個極大的原因就是遭災了,以至於七八兩銀子一斗米。今年還是好不到哪裡去,還是遭災。要是這麼下去,困上幾年,不用打,女真人自己就得分崩離析。
驀地,孫傳庭想到了一個可能。
如果明廷自己不折騰自己,那女真人是沒一點機會的,而遼東局勢的關鍵是有沒有一個能拿得起事的當家人。這些年,要是不折騰,不管是孫傳宗,還是袁崇煥,要是這兩人有一人始終在遼東,那女真人現在可能已經被平了。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