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7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砉�硎荊�綣�碌乩��テ章呈浚�砉�螄虯碌乩��健�

在波蘭掀起反俄民族大起義中,與俾斯麥以“做戲似的誇張姿態”站在沙俄一邊支援俄國鎮壓波蘭起義相反,拿破崙三世極力勸說沙皇對波蘭起義者讓步,甚至企圖遊說奧地利放棄其統治的波蘭省份給讓波蘭得以復國。輕舉妄動是政治家所費不貲的嗜好,因此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代價高昂的收穫了俄國的“回報”。而俄國的支援,是普魯士得以統一德意志的重要因素。

拿破崙三世當初聯合撒丁王國對奧地利開戰,幫助撒丁王國奪回了被奧地利佔領的倫巴第地區。奧地利帝國,這個裝腔作勢和飛揚跋扈,靠著十九世紀上半葉最傑出的外交家梅特涅傑出的外交技巧才苟延殘喘,尸居餘氣的老大帝國竟然被拿破崙三世看作是法國最大的威脅,這是因為拿破崙三世同樣也是這種裝腔作勢和飛揚跋扈的人物。拿破崙對奧地利的極力削弱實質上是給了普魯士最大的助力,法國間接培植了近在咫尺的最大對手。當拿破崙三世坐視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後,當時法國的資深政治家梯也爾哀嘆,“奧地利的失敗意味著法國400年來遭到的最大災難。從此失去了一張阻止德國統一的王牌!”

如果法奧失和還可以看作是波拿巴家族反奧地利政治傳統順理成章的結果,但是拿破崙三世作為義大利的恩人與奧地利的仇家義大利也失和,這也算是外交上絕無僅有的喜劇了。原來拿破崙當年雖然與撒丁王國結盟反對奧地利,幫助義大利實現了初步的統一。但是當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爆發後,大大地突破了拿破崙三世對義大利種種版圖和利益分配方案。拿破崙三世自覺騎虎難下,便葉公好龍般背叛了盟友,單獨與奧地利議和。拿破崙三世在義大利的虎頭蛇尾正如一句義大利諺語所說,“既然要放屁,又何必夾緊屁股,讓屁眼受累呢?”隨後法國軍隊進駐羅馬,保護教皇國,數次打敗企圖統一羅馬的加里波第紅衫軍(其背後就是義大利政府),阻止義大利最後完成統一。當法國在和普魯士決鬥前尋求義大利外交結盟的時候,義大利提出的唯一重要條件就是法軍撤出羅馬。但拿破崙三世受到國內天主教會的壓力,為了宗教情感和宗教利益,不願意放棄對教皇國的保護,結果義大利對普法之戰同樣袖手旁觀。

拿破崙三世未必不知道普魯士有統一德國的野心。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該統一,應分成三個部分,南北德國應該對立起來。這樣法國才可以從中漁利。”政治家的職責不在於思考問題而在於解決問題,那麼法國打算在反對德國統一的問題上依靠誰呢?在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勢如箭在弦上時,拿破崙三世宣稱,“只有俾斯麥尊重現狀,我才能保證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諸幫拉入北德意志聯邦,我們的大炮就會自動發射。”政治家的職責不在於發表宣告而在於採取行動。那麼法國打算如何對付普魯士?法國在全歐洲甚至是全世界鋪開的外交戰線是不是應該適當收縮以適應法普決鬥的新形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拿破崙三世真的有意志和能力阻止俾斯麥統一南德四邦,那為何對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後消滅傳統的德意志邦國如漢諾威的時候沒有任何表示?

英國在十九世紀是歐洲大陸外交均勢的平衡之輪,拿破崙三世汲取了他叔父的教訓,他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得罪(俄、奧)、都可以出賣(意)、都可以忽視(普),但絕對不敢對英國有任何非分之想。儘管如此,法國最終還是與英國離心離德。普奧戰爭前,俾斯麥在與拿破崙三世做交易時,暗示法國可以獲得比利時、盧森堡和萊茵蘭地區,當普魯士勝利後,拿破崙三世要求俾斯麥履行諾言。俾斯麥耍了一個花招,要求法國把上述要求以書面遞交。當俾斯麥收到法國的外交備忘錄後,立即把它送給了同樣想稱霸歐洲的英、俄,挑起英、俄與法國的矛盾。於是英國組織各大國召開的倫敦會議裡集體承諾:比利時王國和盧森堡公國永遠保持其中立,各大國永遠保證其永久獨立地位不受侵犯,這一承諾徹底打消了拿破崙三世合併上述兩國的念頭。至此雖然英國沒有參加反對拿破崙三世的行動,但英國民意改變了態度,對德國的統一不那麼反感了,甚至覺得可以利用德國的統一以制約法國掌控低地國家的野心。

拿破崙三世優柔寡斷,昏招迭出,在發現自己手中的外交籌碼已經輸得一乾二淨的時候,便鋌而走險,企圖與普魯士決一死戰以挽回顏面。雖然拿破崙三世把所有能夠依靠的大國都得罪光了,但這些國家倒還不像拿破崙三世那樣睚眥必報,還能夠不計前嫌,在事關歐洲均勢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意氣用事。當時俾斯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極品武神

垃圾王

福氣安康

打死也不說

喜笑妍開

知恩報恩

潮熱夏日觀察記錄

Sansaga

地球上唯一的魔法師

奧巴牛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