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1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地區,大乾朝廷修築了天津至鎮江、山西經河南至長江沿岸、九龍至廣州、浦口至信陽、蘇州經杭州至寧波五條鐵路。為了統一事權,提高修築效率,大乾朝廷於8月17日在京師設立鐵路礦務總局,統一對鐵路的管理。在該局制定的《礦務鐵路章程》中,將維護路權,提倡商辦,引進洋股、洋款作為重要內容。它規定各地鐵路公司“集款以多得華股為主,無論如何興辦,統估全工用款若干,必須先有己資及已集華股十分之三,以為基礎,方準招集洋股或借用洋款。如一無己資及華股,專集洋股與借洋款者,概不準行”。同時將批准舉借外債的權力收歸中央,明令凡舉借洋款,必須由總局和海部批准。
由於修築鐵路利益巨大,大批紳商上書朝廷要求民間承辦鐵路。大乾朝廷經過認真討論後,允許商人設鐵路公司自辦,並由海部奏定《鐵路簡明章程》二十四條。
《鐵路簡明章程》受到廣大紳商歡迎。自光旭十三年至十四年間,先後有四川、湖南、江西、雲南、安徽、山西、浙江、江蘇、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河南、黑龍江等15省設立公司,紛紛招募商股,僱工聘匠,察勘線路,興起了全國性的商辦鐵路熱潮。如潮汕鐵路於光旭十四年建成,全長39公里。新寧鐵路也是光旭十四年築成。粵漢鐵路建成後由官辦轉為商辦,準粵、湘、鄂三省商紳共同拓展,不久由廣州至黎洞106公里鐵路建成通車,後又展築至韶關。在湖南,株洲至長沙段建成通車。湖北則在張芝棟主持下,粵漢、川漢兩路都得以拓展。與此同時,四川也大規模設公司,籌資興辦川漢鐵路,至光旭十四年共集股達1175。9萬餘兩。此外,江西從光旭十三年始籌劃九江至南昌鐵路,於次年修成九江至德安50多公里。福建從光旭十三年六月動工興建漳廈鐵路,次年建成嵩嶼至江東橋段28公里。山西同蒲鐵路公司至光旭十四年修築成15裡軌道和70裡土工。黑龍江於光旭十四年修成由齊齊哈爾至昂昂溪45裡的齊昂鐵路。
商辦鐵路最有成效的是浙江和江蘇。光旭十三年兩省紳商提出將線路改為以上海為起點,成為滬杭甬鐵路。浙江省到光旭十四年集股925萬餘兩,江蘇省集股達409萬餘兩。浙江省於光旭十二年開工,至光旭十四年建成杭州經嘉興至楓涇線;江蘇省於光旭十三年開工,至次年二月建成上海至楓涇線(嘉興屬境)。至此,上海經嘉興至杭州線於光旭十四年完全開通。此外,浙江省還於光旭十三年修通江干至拱寰橋線;在這一時期,大乾朝廷又興辦了京張鐵路,後又修通寧波經慈溪、餘姚至百官鐵路,使甬曹線開通。
鑑於京張的戰略地位,大乾朝廷動用關內外鐵路餘款,任用年輕的留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主持勘路修築。從京師到張家口,中途經八達嶺等處,山巒疊嶂,地形複雜。詹天佑不辭勞苦,帶領技術人員風餐露宿,創造性地設計用“人”字形路線,便於機車爬坡,親臨指揮開山鑿洞,使該路從光旭十三年九月興工至次年六月全線201。2公里順利通車。京張鐵路是乾國鐵路發展史上的創舉,不僅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而且為民族、為乾國工程技術界爭得了榮譽。
商辦鐵路的興起,激發了廣大乾國官紳的熱情,顯示了乾國民族資本力量的壯大。
自光旭七年(西曆9081年)修築唐胥鐵路始,到光旭十四年(西曆9088年)的7年中,大乾帝國一共建成以京師為樞紐的京奉、京漢、京張、津浦四條官辦鐵路幹線,以及華北的正太、汴洛、道清、膠濟;江南的滬寧、滬杭、萍株、株長以及華南的廣九、潮汕、漳廈;西南的滇越等官商所辦各線,總長約達9292公里。其中西方國家的公司在乾國建築的鐵路為1858公里,佔鐵路總長度的20%以上;而乾國自建鐵路達7433公里,約佔鐵路總長度的79%。
鐵路給乾國社會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
好多原本偏遠的小城,因為鐵路的通車而崛起,成為舉世聞名的礦城。
張霈倫的家鄉豐潤縣,鐵路通車前是一個小縣城,通車後成為發達熱鬧的大城鎮。也是因為鐵路,老家齊家坨這個小地方,也比以前熱鬧了許多,現在竟然能見到俄國女人在這裡討生活了。
鐵路的通車,給那些邊陲城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京師和沿海富裕的省份自不必說,雲南這樣的內陸省份,一直是偏僻不毛之地,都因滇越鐵路而發生了翻天鉅變昆明市郊螳螂川上的石龍壩水電站是乾國第一座水電站,電機組是從法國到越南海防沿滇越鐵路最終運到螳螂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