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什麼好事兒?說來聽聽。”仁曦太后緊擰的眉頭舒展開來。
和只會曲意逢迎的那些太監不同,劉晟印一向謹守本分,從不妄言,而且說話和氣風趣,談笑間便可讓人豁然開朗,是以仁曦太后對他很是信任,現在劉晟印等不及要給自己報喜,那自然是讓她開心高興的事兒了。
“福州那邊兒又給皇太后尋來一批原來宮裡頭遺失的珍瓷。奴才知道皇太后見了一定歡喜,已經著人給皇太后擺到房裡了。”劉晟印說道,“今兒的奏本里,就有這事兒,皇太后一會兒便能看到。”
“你先把那個本子拿來我瞧瞧。”仁曦太后眼中閃過訝異之色,說道。
劉晟印上前,找出林逸青的奏本,呈到了仁曦太后的面前。
林逸青雖然沒有官職,但因為賞了御賜銀牌,成為了給皇帝辦理特別事務的“銀牌天使”,持有銀牌的人是准許專摺奏事的,奏摺交由所在地官府代遞,是以林逸青不管走到哪裡,都能夠直接上奏朝廷。
仁曦太后開啟林逸青的奏本。在上面只瞅了一眼,面色立刻大變,猛地合上了奏本。
“劉晟印,東西你都見過了?”她的聲音裡罕見的帶有一絲顫抖。
“回皇太后的話。奴才都一一驗看過,共有瓶、盤、尊等一十六件,全是粉彩,榮方官窯的款兒……”劉晟印話沒說完,便被仁曦打斷了。
“快!帶我去看看!”
當回到大雅齋的仁曦看著擺放在閣子裡的十六件原屬“永慶長春”的陳設用瓷時。她的眼角竟然滲出了些許淚花。。
劉晟印小心地觀察著仁曦太后的表情,仁曦太后知道劉晟印在看她,便取出手帕,裝做擦汗的樣子,飛快地揩掉了眼角的淚水。
在外人面前,她是絕不肯流露出女人軟弱的那一面的。
只是這一次,她實在是難以壓抑住心中的激動。
仁曦來到擺放著那件題有詩句的天球瓶的花架前,輕輕的撫摸著瑩潤光潔的釉面,輕聲的哼唱起來。
劉晟印聽出來了仁曦太后哼唱的是小曲“豔陽天”,不由得愣住了。
哼唱小曲的仁曦。臉上竟然煥發出一種異樣的神彩,彷彿懷春的少女一般。
從入宮到現在,他還是第一次看到仁曦太后有這樣的表現。
“好聽麼?”
“皇太后唱得妙,奴才這一回可是飽了耳福。”劉晟印立刻笑呵呵的誇讚道。
“多少年沒唱,都有些生疏了……”仁曦太后笑了起來,“其實當年唱的,更好聽呢。”
“當年在‘永慶長春’,先帝就喜歡我唱的小曲兒……”沒等劉晟印介面,仁曦自顧自的說起了往事,象是說給劉晟印聽。也象是說給自己。
“我入宮後,便住在‘永慶長春’,這幾件瓶子,原本都是放在這‘大雅齋’裡的。上面的畫兒,都是如意館裡有名的畫師畫的,‘大雅齋’是我學畫的地方,我那時還照著這上面的畫兒描過……”
劉晟印沒有再接話,而是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仁曦太后述說著年青時的往事。
“記得剛入宮的時候。沒見過多少世面,只是覺得,這些瓷瓶兒比起家裡的,要好看得多,後來才知道,這都是榮方年那會兒燒的粉彩瓷器,是最美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仁曦太后的眼波在這些流光溢彩的瓷器當中流動,回想著當年的往事,嘴角滿是恬淡的笑容,顯然是開心已極。
“……先帝心憂國事,整日愁眉不展。只有來到‘永慶長春’時,才得見些笑顏,有一次先帝看著這瓶兒,便愁眉不展,我問先帝,為什麼不開心。先帝說,如今的景德鎮,已經燒不出這樣兒的瓷瓶兒來了。我問為什麼燒不出來了?先帝說,長毛禍亂東南半壁,波及到了江西,瓷業大受影響,好多窯工死的死,逃的逃,唐瑛時御窯廠傳下的手藝,好多都失傳了,只怕將來,再也不見得能燒出這樣好看的瓷器了……”仁曦的聲音漸漸的哽咽起來,“現在這樣的粉彩瓷器,宮裡存的也不多了,想不到今兒個,還能見到舊時的念想兒……”
“可惜咱們大乾的好東西,都讓洋人給搶去了……”劉晟印說道,“好在現在一點點兒的,還能找回來……”
“你當真以為,這東西都是讓洋人搶走的麼?”仁曦太后冷笑了一聲。
劉晟印當然明白仁曦太后是在說什麼,不由得暗暗後悔自己剛才隨口一句話,又惹得她想起了當年的煩心事。
作為英法聯軍火燒清綺園的親歷者,仁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