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5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審視案情,這一冤案或許可以就此打住。
但事實是:楊乃武的舉人身份讓劉錫彤頗為惱火,因為按照大乾律法,他無權對一個舉人動用酷刑。劉採取的手段是將案子上報杭州知府衙門。要求革去楊乃武的舉人身份。為掩飾己過,劉錫彤壓下了楊乃武所提供的一連串證人的證詞,未將其收入卷宗上呈知府衙門。
於是乎,楊乃武喪失了舉人身份。酷刑之下,要什麼就能有什麼。只不過這一次動用酷刑的,換作了杭州知府陳魯。楊乃武承認下毒之後,證據鏈條完整性的下一環就是砒霜的來源。楊只得攀誣了一家名為愛仁堂的藥鋪,並指認賣給自己砒霜的藥鋪老闆名為“錢寶生”。
案情至此似乎已經水落石出。孰料傳喚到堂的愛仁堂老闆供稱:自己並不叫“錢寶生”,而叫錢坦;更是從未賣過砒霜給楊乃武。案情至此再次出現重大疑點,倘若當時官員能夠摒棄成見。重新審視案情,則冤案仍有可能澄清。但劉錫彤反而前去“誘供”證人錢坦,承諾只要他指證楊乃武,保證不追究他的任何責任。並威脅說:楊乃武已全部招供,如果錢坦拒絕指認,則有包庇之罪。如此,錢坦的“證詞”也順利到手了。一場證據鏈條完美的冤獄,就此完全成型。
彤郅十一年十一月初六,杭州府判決:葛畢氏因奸謀殺親夫。處以凌遲之刑;楊乃武授意謀害他人親夫,處以斬立決。這一判決被上報至浙江按察使衙門,請求批准。
浙江按察使蒯賀蓀也是舉人出身,對楊乃武放著大好的舉人前途不顧,而為一個女子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多少有些懷疑。但蒯賀蓀為了省事,並未仔細核對案卷材料,而僅僅是把負責此案審訊全過程的餘杭知縣劉錫彤找來詢問了一番。自然,劉錫彤給予按察使大人的,必然是拍著胸脯的無冤情的保證。於是,卷宗裡那些疑點,譬如錢坦從未叫做錢寶生,就這樣輕易地從按察使衙門滑過去了。隨之,案卷被送至浙江巡撫衙門。
大乾朝的巡撫衙門是掌管一省事務的綜合性衙門,事務繁多,在刑獄方面把關的能力和精力上,自然都不如專門負責刑名事務的按察使衙門。巡撫楊昌浚委派了一名候補知縣去案發地做了暗訪。而這名候補知縣,則把暗訪辦成了“明察”他在餘杭縣的一切行動,都依賴造就冤獄的知縣劉錫彤安排。其結論,自然可想而知。
彤郅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浙江巡撫楊昌浚以杭州府所判決的原罪名,將案件上報給了朝廷。
朝廷接到浙江巡撫的案情彙報的同時,也接到了楊乃武之姐楊菊貞進京申訴的申冤材料。申訴期間諸多曲折艱難,難以盡述,結果則眾所周知:在朝廷持續長達一年多的壓力之下,光旭二年十二月九日,刑部在北京海會寺公開開棺驗屍,結論是:葛品連周身大小骨殖均呈黃白色,確認並非毒而死。
開棺驗屍之後,冤案與否已經不存在爭議。但朝廷如何決策,顯然與真相無關大批重量級的官員反對給冤案平反,譬如:雖然毒殺葛品連之罪已經洗清,刑部尚書桑春榮卻繼續囑咐相關人員“研訊楊乃武、葛畢氏,強其自伏通姦罪”,仍然希望以此罪殺掉楊乃武與葛畢氏。
另一位刑部尚書皂保則認為:一手製造冤案的餘杭知縣劉錫彤,是大學士寶均的“鄉榜同年”,所以必須保住劉錫彤。
反應最激烈的,或許是新任四川按察使丁直璜,他聞知驗屍結果後大怒。在去四川上任之前,大鬧刑部,“揚言於朝”,稱:“葛品連死已逾三年。毒消骨白,此不足定虛實也”,認為刑部的驗屍結論不足為憑,案件仍應維持原判。並威脅刑部尚書桑春榮:如果這樣的鐵案都可以翻過來,那將來就沒有人敢做地方官了。值得一提的是:丁氏曾因擅作主張處死仁曦皇太后寵愛的太監海德盛而以剛正之名享譽朝野。
朝廷最終宣佈楊乃武葛畢氏無罪。但這個判決並沒有獲得朝廷內部重臣的認可,左季皋即是其一,他迅速找到機會,將在此案中被朝廷免職永不敘用的的前浙江巡撫楊昌浚再度保奏出山,以示抗議。
一樁明明白白的冤案,為什麼會出現諸多朝廷重臣反對平反的局面?
楊乃武一案進京申訴後得以翻案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同鄉好友的資助,為申訴提供了經濟後盾;楊乃武的舉人身份帶給了他一張科舉時代的官場關係網由“同年”的幫助,到浙江籍京官的聯名上書,最後到帝師翁叔平出面。案情直抵宮闈,這一申冤脈絡得以形成,全賴楊乃武的舉人身份;此外,《申報》和《點時齋畫報》對案情做長期持續的跟蹤報道,在民眾中造就輿論壓力,也是重要因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