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缺少必要的工具,他們能夠想到的辦法。只有拆毀一些房屋,讓出空地來,阻止大火蔓延到未燃燒的城區,但讓薩摩軍官兵感到驚訝的。是有些原本遠離著火區的城區此時也都燃燒起來了,毋庸置疑,那裡肯定還存在有一些萬惡的“縱火犯”,而風助火勢,如浪的火焰從城中的高地直湧向房屋林立的低窪城區。那些五六層高的原本是店鋪的地方,已然化成了焦土,軍火倉庫,被服倉庫,糧食倉庫,木材場全都開始燒了起來,這些區域還不時傳出一連串的爆炸聲,那是許多的易燃易爆物品被火點著了,這些四散飛射的爆炸物砸向街道的各個角落,而火海中不時轟然射出的無數的細小火球有如飛舞著的火蝶。被呼嘯而過的風颳向四周,紛紛散落到其他城區、街道上和京都城外的原野上,這樣一來,不管是什麼挽救的辦法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是誰下令放的火?”西鄉隆盛低聲問道,目光卻沒有離開著火的京都城。
“據城中逃出來的人說,是‘西征大總督’有棲川宮熾仁親王下令放的火。”一位武士回答道。
“他瘋了嗎?”西鄉隆盛嘆了口氣,“他怎麼能做出這麼瘋狂的決定?”
“據城內的一位官員說,熾仁親王自從那次海上脫險之後,神智便有些不太正常,他總是擔心京都無法守住。在軍事會議上強調要實施‘焦土作戰’和‘堅壁清野’。在我軍抵達城郊與敵軍激戰時,他曾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做‘焚城’和‘清野’的準備,這位官員參加了會議。但這個會議的內容對京都的百姓和普通士兵來說是嚴格保密的,當時城內軍民只知道要疏散,並不知道要焚城。”另一位武士回答道,“據說焚城是以舉火為號,但是由於一處彈藥庫為我軍忍者炸燬,結果熾仁親王以為城破。遂下令焚城,並立刻舉火,城中官兵以為是焚城之訊號,於是開始焚城,並不許百姓救火,故而釀成如此慘禍。”
“這個熾仁,真是日本的千古罪人啊!”西鄉隆盛跌足長嘆道,“真的……沒有辦法挽救了嗎?”
“城內現在一片混亂,我軍缺少救火工具和器材,大火只怕一時難以撲滅。”武士答道。
正象這位武士所說,城中的混亂時刻都在加劇著,城中逃難的人群湧向各個城門,許多人死於這場災難中,有許多人是由於被大火奪去了一切家財或心愛的人而投火自焚的,還有些人是被濃煙嗆死的,而在城市的中央地帶,因為這些城區房屋密集且雜亂,街道狹小,而火災又是從幾條街上同時突發,因此,許多倉惶逃命的人都被大火所困,活活地喪命於這片火海當中。
難民們四處逃竄,陷入了一片恐慌,所有人都忙亂得手足無措。有的街道上亂七八糟地堆著各種物件,有不少原本就很窄的地方更是無法通行,有的路口被倒塌的房屋所堵塞,有不少人逃到了附近的市場和廣場上,有些逃難的人群在靠近神宮和寺院之間時被火焰團團圍困住了,無法逃去,最後全都被燒死了。即使在一些沒有著火的城區,街道,雖然人們四處將地磚地板挖起,壘成一座座小堡壘來躲避熱浪,甚至有人將半截身子藏到掘出的坑中,然而依然被烤成了焦炭一樣。而居住在中央城區的人家幾乎家家都有人喪身於這場災難中,女人絕望的嚎叫聲,哭泣聲響徹了每一條大道,每一座城門口,每一堵城牆邊。她們用沙啞的嗓音呼喚著在這次災難中遇難的親人的名字,有些人在向八百萬天神祈求,有些人在詛咒著無情的神靈,質問他們為何要製造這慘絕人寰的災禍。
在其它的地方,一些信奉基督教的難民們向耶穌禱告求救的聲音時時可聞,從大街小巷湧出來的耶穌信徒的叫喊聲一直傳到了城牆外的原野上,那種呼聲充滿了悲傷和希望,因此,當一些本來不信教的居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同為世界之主高歌的時候,另外有些人卻對他們這空靈的歌聲感到非常惱怒和憤恨,便用暴力加以阻攔,西鄉隆盛和武士們不明白歌中所唱的是什麼意思,但這些融合了男人、老者、婦女和兒童的不同聲音的頌歌卻散發出一種莊嚴而又奇妙的力量,令他心動不已。
徹夜不眠的難民聚成了一股滔滔的洪流,就像波濤洶湧的海洋,在這座火光沖天的城市四周湧動著。然而事態並未因世人的絕望、詛咒和頌歌而有所改變,如既定的命運一樣,災難在世人前顯出了它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顯得那樣氣勢強勁而又冷酷無情。位於劇場旁邊的棉布倉庫被大火吞沒了,然後近旁的存油庫房也被熊熊大火吞沒了,一時間,黃澄澄的火光照亮了廣場四周,這情景令那些神志昏惑的難民一時彷彿感到晝夜無序了。好像他們又見到了陽光,然而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