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想要強大起來,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完成日本的工業化!這樣日本才有和世界諸強一較高下之實力!才有可能不淪為殖民地!”黑田清隆看著蜿蜒向前的鐵路,嘆道,“工業化的日本。才是真正強大的日本!可現在日本剛剛步入正軌,內部卻妄起刀兵,真是自毀長城啊!”
聽到黑田清隆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松本十郎的眼中現出一絲敬佩之色。他回想起日本在興辦鐵路的過程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不由得慨然長嘆,現今的局面來之不易。
“是啊!當年若非大隈君和伊藤君,日本只怕連這鐵路都根本不會有啊!”松本十郎嘆道。
明治維新之後,以大隈重信為首的“急變派”著力推進日本的“產業育成”政策。大隈重信借起立會社之事,提議創立通商司,專管對外貿易。金融,海運和商業諸事,接著創辦了工部省。把通商司限制在商業領域,讓工部省專管近代工業建設。明治三年工部省正式成立。工部省自成立後便成為日本最為核心的部門之一。大隈重信入主大藏省後,加之伊藤博文主持的工部省,標誌著急變派在政府內實力大漲。急變派大權在手,馬上就開始推行自己的政策,工部省在各處建設各種現代產業,極速推進工業化計劃。號召以洋為師,大搞工業。一時間各地興辦洋式工業之聲大起,“洋躍進”席捲日本。急變派為求政績,經過一番籌謀,決心開辦一樣新事物鐵路。木戶孝允便公開支援說“鐵道乃文明之利器。鋪設鐵道於全國,方才能開化四方。”
事實上,在急變派決定建設鐵路之前,日本對於鐵路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中賓萬次郎在開誠所(薩摩的蘭學藩校)講學時,就第一次提到了鐵道及火車。嘉永六年7月18日,繼佩裡來航僅1個月後,俄羅斯帝國海軍中將普嘉廷率四艘大型軍艦進入長崎港。普嘉廷奉命和幕府交涉補給事宜。而當時負責長崎港守備的佐賀藩作為日方代表,上艦與普嘉廷談判。在普嘉廷的艦上,日本人見到了一個火車模型。這個模型以燃燒酒精為動力驅動,俄羅斯人現場為日本人表演了驅動火車模型奔跑。當時日本人看到了這個小火車飛奔的場景“目瞪口呆”,佐賀藩的隨行人員中包括兩個佐賀藩的技術人員本島藤太夫和中村奇輔,本島是佐賀藩的火槍鑄造師,中村則是當時佐賀藩精煉方的首腦,二人對這個模型一番研究之後,回到佐賀藩向藩主鍋島直正報告,鍋島直正本來就喜好蘭學,於是下令建造此物。
安政二年佐賀藩自力建成酒精蒸汽機車模型並試行成功,達到了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佐賀藩的產品是已知的日本第一臺蒸汽火車。安政五年,英國在長崎展示了其在乾國使用的火車,其優秀的運載能力大大刺激了日本人。隨後幕府也制訂了建設鐵路的計劃。明治二年,維新剛剛結束之際,在北海道茅沼煤礦,日本人首次使用了鐵軌。當時的鐵軌雖然是木製鐵皮軌,而且使用牛馬作為驅動力。但已經可以算作第一個鐵路系統了。經過北海道的嘗試,急變派認為鐵路一物好處極大。原來幕府雖然有全國鐵路計劃,但是實際無力推行,可時下維新政府可是有足夠實力推行了,於是鐵道建設順理成章的被提上了日程。急變派認為,當今亞洲除了泰國和日本之外其他國家均變為殖民地了,為了避免日本也變成殖民地,日本應該師法西洋。可是國內人均很保守,鋪設鐵路可以讓他們見到歐美的強大,使之放棄保守觀念,所以鐵路的鋪設勢在必行。而且雖然當時海運發達,可是如果能讓陸路運輸的效率提升,對於全國統一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於是明治三年,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聯合出頭,遊說太政大臣三條實美透過鐵路開拓計劃事。訊息傳出,立刻群議洶洶。象西鄉隆盛便譴責大隈重信等人是“浪費無度”。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的老戰友副島種臣也激烈反對此事。連日本軍方也因為考慮到在鐵路建設中需要進行極為重要的軍事測繪,可能會導致洩密而表示不贊同。在民間,因為當時生產力仍不發達,鐵路建設需要許多鐵,民間輿論認為這可能導致民間鐵器供應不足。而且鐵做為武士象徵的武士刀的原材料,這回卻要被拿去當鐵軌任火車“亂踩”,很多頑固士族對此接受不了。恰好正在這時全國大名一致奉還版籍,政府接手了2400多萬的藩債。財政正是無比困難。大隈重信心中也不樂意在此時讓政府出頭造鐵路,主張由政府引導民間資本來造鐵路。而讓民資來造又惹出一樁麻煩,早在幕府時代的慶應三年,美國領事館官員波特曼曾經從幕府那裡拿到過一張建造鐵路的許可,這個許可裡說明幕府僅提供土地,而剩下的一切均由美國承擔。幕府倒臺後,美國公使正好藉此機會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