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部分,異說三國,朝令夕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讓吳將軍前去嗎,怎麼又換作是你?那些蠻荒之地,何必你親自前往?”李蘭一直在考慮黃月英所言真假,如果孔明真在南中,自己不去,吳懿未必能勝;但若不在,自己輕離成都,也擔心後院著火,真的是左右為難。思量怎麼許久,李蘭還是決定親征,南中數郡雖然生產落後,卻也佔了益州大片土地,無論如何不能捨棄。至於成都只能再請李嚴回鎮,孔明如果不能在戰場上打敗李蘭,只憑他空口一人,也不怕他能在成都興起什麼波瀾。
容兒看著李蘭面色凝重,握住他的手,寬慰道:“吳將軍久經戰陣,對付這些宵小綽綽有餘,你已經是大將軍了,不必事事親力親為。”李蘭嘆息一聲,苦笑道:“你當我喜歡打仗不是?孔明可能在南中,吳懿怎是他的對手?我現在要即刻進宮,再召集眾人議事,你便不需等我了。”說著便在容兒唇上淺吻一下,起身出來,心中卻不禁大罵,孔明這個混蛋,什麼時候才能讓自己過上安穩點的日子?
劉禪確實是昏庸帝王,李蘭覲見的時候,他正津津有味地欣賞宮女歌舞。前方戰事不利,李蘭尚且憂心忡忡,作為一國之主的他,居然還有這等閒情雅緻,卻也難得。看到劉禪越來越不堪,李蘭多次自問,這樣的君主,孔明尚且不能扶持,自己真的能行麼?
劉禪被李蘭打攪了興致,神色之間微微顯露不悅,揮手讓宮女退下,問道:“將軍有事明日朝堂之上說不成?非得夜裡入宮,朕有些乏了,將軍且長話短說。”其實劉禪愈是昏聵,對李蘭愈是有利,但看到他如此的不爭氣,也還是有些不悅,奏道:“臣此刻前來只是想陛下收回吳將軍南征詔書,此事還需再議。”
提到軍國大事,劉禪還是稍微顯得些許關心,疑惑問道:“此事前幾日不是將軍與眾為大人商議定下的麼,現在卻為何出爾反爾?”李蘭據實奏報道:“臣適才得到訊息,逆臣諸葛孔明可能便是此次叛亂始作俑者,臣恐吳將軍不是其敵手,欲親自前往徵繳。”
劉禪眉頭微蹙,再問道:“將軍可與眾位大人商議過?”李蘭道:“事出緊急,臣直接入宮覲見陛下,但已使人通報諸位大人,想也該要進宮求見了。”劉禪遂點頭道:“那且等諸位大人來後,再與將軍一起商議。”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過不多久,吳懿,蔣琬,費禕等文武陸續入宮覲見。李蘭見人至齊,乃將適才與劉禪之言,再當眾說了一遍,眾人聽得孔明訊息,莫不驚異萬分。李蘭說罷,蔣琬遂出列道:“敢問將軍,方才所言諸葛孔明挑起南方叛亂,可有真憑實據?”蔣琬受有孔明提攜知遇大恩,雖然現在李蘭把持朝政,但聽到有損孔明的言語,也不禁挺身而出,開口質問。
李蘭頓時覺語塞,孔明在南中種種不過是自己憑著其妻之言的猜測,怎麼一時心急給說將出來?豈不是給人惡意中傷之嫌?再者黃月英既然不肯名言,自然更不可能會出來當眾作證。再看殿內眾人,都有疑惑之色,李蘭便將心一橫,答道:“此乃本將軍在南方設下密探所報,斷無差錯,哪位大人要是不信,但可隨吾出征,到時便有分曉。”蔣琬卻也不甘示弱,挺胸道:“下官正有此意,願從將軍征討。”
“不可,不可。”費禕急忙出來勸止道:“先帝過世不久,國家新喪,不宜用兵,且魏吳都不懷好意,李將軍與蔣大人同往征討南中各郡,二處聞之,必來相侵。將軍大軍遠遠在蠻夷之地,不能及時回援,則國家危矣,誠不可取。”
李蘭也知費禕說的有理,但卻總不能就此聽之任之,蜀漢帝國本來幅員不闊,怎麼能容忍數郡之地叛亂不臣?遂道:“先帝新喪,蠻賊乘機興起,便是對先帝之大不敬,若我等不能竭力平定,不僅愧對先帝之靈,更失百姓之心。南方蠻夷乃是跳樑小醜,若都不能果斷鎮壓,豈不讓魏吳輕視?正當以雷霆之勢討之,示國家之強盛,展朝廷之威儀。”
“將軍言之是也。”張紹也出列道:“但蠻荒之地,不服王化,遣一上將討之即可,將軍身負國家之重,切不可再輕身涉險。”李蘭也不是情願前往,看著旁邊吳懿,笑問道:“子遠自忖能勝孔明否?”吳懿為人向來謹慎,那夜酒醉請命之後,便有些悔意,但也知南方蠻族遠不及蜀軍精銳,遂應承下來,現在聽說孔明在彼,更不敢獨往,聽李蘭問起,急忙答道:“某不如孔明多矣。但將軍能親自征伐,破之必也。”
李蘭又復看著那幾名武將道:“列位有自覺用兵能勝孔明者,但可開口請命,都可領兵出征。不過此戰干係國家社稷,若有差池,便是滅族之禍。”諸葛孔明謀略聞名天下十數載,豈是殿上諸將能及?眾人看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