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部分,2014050903,絕對零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赫�裕�嵌幽詰木赫��範ㄋ�芄淮蟶現髁Γ〗駁姆淺:茫 背倫坪痛蠹易鱟嘔ザ��缸畔鬧久鰨�治實潰骸爸久鰲D憷此鄧擔�頤僑壬砣�木赫�煞衷諛母齜矯媯俊�
“都是爭取機會,在隊內對抗賽中表現出色,就有了參加熱身賽的機會,參加熱身賽時候表現出色,就有了參加正賽的機會!”夏志明講道。
陳灼表揚道:“非常好,志明說了一個詞。機會!我再補充一個詞,提高!對於我們自己來說,訓練,比賽,包括隊內對抗賽,熱身賽。正式比賽,都是一個一個的機會,提高的機會!”
陳灼一邊說一邊打著手勢,球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然後我們再回到訓練中去!在巴喬教練帶著大家合練的這段日子,誰感覺自己有提高的舉手給我看看!”陳灼問道。
大家全都把手舉了起來。陳灼點點頭示意大家放下,繼續說道:“很好。大家感覺都有提高,有沒有人覺得訓練量不夠,想要加量的?”
大家哈哈笑著,覺得陳灼在開玩笑,誰會有這種要求啊,就連聽到教練員翻譯陳灼意思的巴喬也樂了,哪有這種……
居然……有兩個,哦不,三個球員舉手,第三個舉手的球員顯然是猶豫了一下怕只有自己舉,回頭看看有人舉手,這才把半揚起的手臂舉了起來。
“還有我!”加森也舉起了手臂,他是聽了隊友翻譯之後才行動的,延誤的一兩秒不是他的責任。
陳灼看過去,前面兩個幾乎同時舉手的,一個是邊衛郭建邦,一個是中後衛翟廷峰,都是香港籍球員。而猶豫了一下才舉手的,是B隊的影鋒巢鵬飛,1987年出生,剛滿23歲,和徐德帥一樣,巢鵬飛也是大連實德青年隊來到香港的“國援”。
“國援”一詞起源於中國香港,當時的港人習慣將來港踢球的內地球員用於該詞稱呼。從“國援”近20年的歷史上看,他們的表現曾幾經輝煌,也曾幾度黯淡,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並用辛勤的汗水書寫著外來人的“港人精神”,而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贏得了港人的理解和尊重。
香港足總是1993年開始開放對大陸球員引進條款的,規定“國援”不再佔用香港職業球隊的“外援”名額,此時博斯曼法案尚未正式裁決,可以說香港的開放精神走在了前面。
順帶著稍微講一下“國援”的歷史,香港職業足球第一位正式的“國援”是1993年到香港效力的天津球員宋連勇,1965年出生的他加盟香港南華的時候已經28歲,宋連勇是1985年世青賽時候的中國國青隊主力,當時國青的首發前鋒就是他和高洪波兩個人,在中國足球還沒有進入職業化階段的時候,南下的宋連勇也成為了一個“拓荒者”。在1997年的時候,宋連勇取得永居權並代表香港隊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打響了國援的第一槍。
1997年度,兩屆中國足球先生榮膺者吳群立加盟南華,將“國援”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到達了頂峰。儘管“立仔”當時已年屆34歲,且多年征戰綠茵場留下的傷病已不能應付全場90分鐘的比賽,但是他依然是南華隊不可缺少的核心。
曾與吳群立共事的前南華總監梁志守回憶道:“以他的水平,即使是數分鐘也可改寫戰局。當時我常向對手說,即使前60分鐘你領先我也不打緊,只要最後30分鐘我派立仔上場,同樣贏你。”
當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香港聯賽的水平問題,那兩個賽季中,“立仔”也是名利雙收,在至少拿著5萬港元月薪的同時,也兩度入選香港聯賽最佳11人陣容,當時的5萬港幣相當於6萬多人民幣,而當時在職業聯賽初期,中國大陸球員普遍的月薪只有三千到五千人民幣而已,像陳灼曾經效力的八一隊,那個時候月薪更低。
接下來,1997年的金融風暴導致香港經濟大幅度衰退。經濟低迷也導致對足球的投資力度降低,加上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從千禧年之後尤其是2002年中國進入世界盃之後,更多的“國援”都是過氣球員過來養老和淘金,而且還把不完善不健康的中國職業聯賽中的惡習帶了過來,把“國援”的形象毀掉了不少。
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張恩華,某一年的聯賽中,由於不便明說的原因,他居然在聯賽最為關鍵的倒數第二輪主動惡意犯規申請紅牌,以便能夠不參加最後一輪的比賽。這種行為被香港球迷大為鄙夷。2010年也就是今年的5月份,香港廉政公署更是偵獲一起賭球事件,抓獲了5名“國援”並以受賄罪進行起訴,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