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9部分,網遊之我愛金幣,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杏⒂錕偽荊�致蚶從⒂鉲實淶敝�鄭�哉兆虐�跋瀋系撓⑽模�俜�氤齪河錮礎U饈鋇乃��丫�芯醯攪擻⒂鐧鬧匾�浴�
一次,有位美國客商來這家玩具廠談業務,他嘰裡咕嚕地說了一大通英語,在場的廠領導們硬是沒有一個人能聽懂。女翻譯聞訊趕來後,馬上就用英文和洋客商有說有笑地愉快交流起來,這讓張立勇萬分羨慕和佩服。
1996年,張立勇透過幾年苦幹,總算幫家裡還清了近萬元的債務。這時他已厭倦了在廣州的打工生活,每天身體上都極其疲累,腦子裡又很空虛,簡直有一種虛度光陰的感覺。當年6月,他跟在北京的一位親戚通了電話,對方說:“這邊倒是有個機會,但工資有點低,一個月才200元。哦對了,你在廣州一月能掙多少錢?”“1000塊左右。”親戚一聽工資懸殊這麼大,以為準沒戲了。不料,當張立勇聽說這份工作是在清華大學的食堂當廚工,不由精神一振,欣然同意了!
託福高分蓋過許多清華才子
在清華大學第15食堂,張立勇成了一名切菜工,兼賣饅頭。同時,他將自己感興趣的英語作為突破口,開始了自學,但自學的艱難他始料未及。月薪微薄請不起老師,一臺舊收音機成了他的先生。
上班不久,他就為自己制定了一份高三學生般殘酷的作息時間表:每天5:00起床,刷牙洗臉後花半小時去跑步,5:40…7:20背英語,7:30上班。食堂規定,在給學生開飯之前,廚工們先吃,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為了能讓自己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張立勇規定自己必須在7分鐘內吃完飯,擠出8分鐘躲到食堂後面一個放碗櫃的地方背英語單詞。很多同事都難以理解他這種“怪異”行為,別人吃完飯都要聊聊天、開開玩笑輕鬆一下,張立勇卻總是匆匆扒完飯,把碗一推就“躲”起來背單詞。“一個切菜工,學這有用嗎?如果這小子沒瘋,肯定是我瘋了!”一名廚師揶揄說。
因為每天要在菜墩、視窗前一站10多個小時,每天晚上下班後,張立勇都感到腰痠腿軟,人困馬乏,書沒看上幾頁,眼睛就睜不開了。這麼下去怎麼行!後來,小張發現喝燙水能治瞌睡。每一次看書前,他就先灌滿一壺開水,故意把舌頭燙得鑽心痛,以此驅散瞌睡蟲。就這樣,他可以看書學單詞到夜間11點,然後從11:30收聽英語廣播到凌晨1點,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
在清華食堂開設“英語視窗”後,張立勇的口語交流能力提高極快,有的學生想試試這位切菜工到底有多深的水,買過饅頭後故意把話題引到飲食以外的領域,但無論問什麼,對方話音一落,張立勇馬上就能用英語對答如流,發音之標準令外語系的大學生都感到汗顏!“第15食堂有個愛玩‘英語脫口秀’的小師傅”,一下成了清華園最熱門的新聞。
2000年4月的一天,哈佛大學一位著名女教授到清華作學術交流,聽說張立勇的事蹟後,專門到食堂找他閒聊了一陣。儘管已有思想準備,張立勇一開口還是令這位美國女士感到很吃驚,他敏捷的思維、流利的英語、溫暖的笑容,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事隔兩年後,美國一家媒體採訪她,談到對中國清華大學的印象時,女教授由衷地稱讚:“那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連在校園食堂裡賣饅頭的打工青年,都擁有高超的英文水平和極好的修養!”
當年7月,張立勇順利透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這讓他信心倍增。2001年,他報名參加了托福考試,成績下來,竟是630的高分!訊息傳出,整個清華園都沸騰了,在水木清華bbs上,大學生們將他比作《天龍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掃地僧”。這所中國最高學府的網路論壇上,首次為一個農民工的堅韌好學掀起了波瀾,“饅頭神”張立勇更成了清華大學的熱點人物。
切菜工“變身”金eo
一考成名後的張立勇淡定而從容,並沒有給國外的任何一所院校寄留學申請材料,他考託福只是想驗證自己的英語水平。當時,張立勇的工資只有七八百元,除去留給自己幾十塊錢零花外,剩下的全都寄給父母。儘管如此,面對教育機構開出七八千元月薪請他去工作,小夥子竟然婉拒了。大家都很不理解,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還要繼續留在食堂打工,這不是“人才浪費”嗎?但事實上,張立勇不忍告別清華,是因為這裡擁有良好的自學環境,同學和老師們都那樣平易近人,學習上遇到什麼難題,他可以隨時“逮”個人滔滔不絕地發問。
於是,張立勇繼續在食堂切菜賣饅頭,工餘開始自學大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