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部分,天妖皇,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有外敵入侵,摩梭人的部落首領,便組織本族人在村口燒起堆堆大火,並圍著火堆跺腳吶喊,以壯聲勢,為出征者助威。
在入侵者被擊敗後,摩梭人又圍著火堆,通宵達旦的歡慶勝利。
這種習俗代代相傳,演變成為民間的群體娛樂性歌舞。
“會跳舞的來跳舞,不會跳舞的跟上來。如果腰沒有傷,你就使勁扭;如果腳板沒有刺,你就使勁跺;不唱心不甘,不跳腳會癢,喏喏哦嗨……”
每當夜幕降臨,瀘沽湖的摩梭村落,便會處處篝火通明,笛笙悠揚,人們穿著鮮豔的服裝,圍著火堆,跳起歡快的甲搓舞。
在這歌舞的大海中,遊客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舞到高潮時,就會隨著明快的笛聲和粗獷豪放的舞步,發出“喏、喏、喏、喏”的吼叫,感受生命的活力與青春的氣息。
甲搓舞也是青年男女結交阿肖的橋樑。跳舞時,小夥子看中哪個姑娘,就悄悄插進她的身旁,並用五指交叉,緊扣她的手,不時以手指的鬆緊程度,向對方傳遞愛的資訊。
姑娘如果接受這資訊,就會緊握對方的手,含笑而舞。
如果不接受,就會禮貌的道:“哎呀,我的手被你捏痛了。”
或者以“跳累了,想休息一下”等託詞,暫時退出舞場,然後又插入自己的女伴中間繼續跳。
在舞場上,沒有主客之分,男女老少均可參與。而跳的人越多,場面就越熱烈,氣氛越歡快。
甲搓舞的動作,多反映耕作、狩獵、紡織、洗麻等方面的形象,常見的調子有‘蹉只’、‘紡麻線’、‘洗麻線’等。
而這裡的飲食,依然以山間泉水、芳草、果仁、五穀雜糧作佐料,人工自釀、自醃、自烤、自煮後,置於壇中,放在火上或鍋裡,數日、數月甚至數年才開啟食用,或供遠方來客品嚐。
在瀘沽湖比較有名的美食,是豬膘肉、蘇里瑪酒、酸魚、烤魚乾、牛頭飯、豬腸血米,等等。
黃昏時分,篝火陸續燃起,處處通明。
晴朗隱起身,飄浮在高空,察看四周。
第238章
瀘沽湖中,有五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形態各異,林木蔥鬱,翠綠如畫。
湖水蔚藍,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徐徐飄浮於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
周圍山巒環繞,神姿仙態,洲灣堤島,或隱或現。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
無數大大小小沖積而成的沙灘,片片扇表開闊,是遊客休息賞玩的天然場所。
湖東南的三家村後山上,有一個幽谷,蜿蜒而下,清泉淙淙。
小巧玲瓏的菩薩洞,就幽藏在這條溪谷之中,是遊客養情怡性、賞景納涼的絕妙境地。
摩梭少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