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5章 農業 農村 農民,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座破舊的城隍廟,面闊八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琉

璃瓦頂,廟內的神像在在北伐時國民軍路過邯鄲時便給予拆除,雖說這兩年城內商會有意拆除東西配殿,在這裡建起市場,可幾經周折卻未成行,而現在,這城隍廟前的牌匾卻被摘下,換上了一面牌匾。

邯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選在城隍廟舊屋,這倒也不算是特例,進入民國後,幾乎很少有修衙之事,當然這也同地方上財力窘迫不無關係,於是乎像這樣舊寺破廟自然的成為了官署首選之地。

不過只是幾天的功夫,這破舊的城隍廟雖說從外面看來似乎仍有些破敗,可是內部卻完全變了模樣,高達十餘米的大殿內被新區趕來的建築工人,用鋼架、木板隔成了兩層,而一樓又用石膏隔板與木材隔出了會議室、辦公室,至於東西配殿則隔出了辦公室與宿舍,不過只是幾天的功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總算見著了一些“公署”的氣息。

若是按照《行政督察專員暫行條例》的《組織條例》規定,原本公署並不需要如此大興土木,畢竟《組織條例》規定專員公署內設公務人員不過只有十幾人罷了,不過凡事也有特例,正如同邯彰專員公署內部的大興土木的改造,實際上就是為了擴大公署。

一大清早,十二位縣長便早早的聚集到專員公署,今天這是他們來到邯鄲的第四天,同樣也是專員公署成立的第四天,四天之內,這專員公署的模樣大變,只讓孫振邦等人只覺得一陣驚訝,但卻又在意料之中。

會議並沒有選擇在可以容納百人的大會議室內舉行,畢竟十二縣陪同各縣縣長來邯鄲的不過只有一名秘書罷了,二十幾人的會議,只需要在小會議室內舉行即可,長條型的會議桌兩側除去坐著十二縣的縣長外,還做著幾名公署的署員、事務員。

“農業,農業問題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這是今年公署首要任務,也就是如何解決農業、農村以及農民的“三農”問題!”

會議開始時,並沒有過多的客氣,只不過是簡單客套一二之後,管明棠便直奔了會議的主題,因為後世曾掛職過大隊書記的緣故,因此,對於農業管明棠並不是一個外行。

正如同後世一樣,“三農”問題從來都是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問題,而在民國更是如此,甚至比後世更為嚴重。

對於農村的重要性,管明棠自然再清楚不過,但是農業現代化,這簡單的五個字,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中國近現代最大的一個命題。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南京政府並不是完全放棄了對農業現代化的追求和努力,恰恰相反,它在這一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是,南京政府的農業政策幾乎全盤失敗了。在不斷失敗後,南京政府放棄了對農業現代化的追求,對廣大農村實行了聽之任之、視而不見、放任自流的鴕鳥政策,失去了中國歷史上農村變革、農業變革的一個有利時機,也播下了自己在大陸被推翻的種子。

別說是南京政府,即便是後世的那個起自於農村、得益於農民的政府,即便是解決農民及農村問題最成功的共和國,同樣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現代化的問題,共和國以軍事化即公社化的方式使農村走了另一條道路,最終只是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對農民的政治動員上,同樣沒能夠完成農村的現代化變革,可以說,在農村的現代化變革上,近代以來,在長達百年之中,中國交的幾乎就是一張白卷。

““三農”問題!”

眉頭微微一跳,孫振邦看著坐於首席的管明棠眼光微變,原本他以為管明棠不過就是一個商人,可是能提到農民、農村、農業並把其歸納成“三農”問題,由此可見這人遠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尤其是這第一次會議,他未問財政、保安、自衛,卻直入“三農”更是讓人能感覺到,他所圖不小

“而“三農”問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農民問題,說白了,也就是人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農民的問題,農民需要教育……”

在管明棠作著會議報告的時候,他不時的觀察著十二縣縣長的表情,從他們的神情中,管明棠可以覺察到這些縣長的不以為然,實際上,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可管明棠卻深知,教育農民的必要性。

任何改革,都必須有強有力的推行人員,農村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即使有相應的推行人員,他們還要能動員起大多數民眾支援自己推行的改革,否則,成功的希望實在渺茫。

說白了改革的根本就是“人”的問題,問題在於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