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8部分,有山有水有點田,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均以為他是被家人給拋棄的,可能是外室之子一類見不得光的人。他從不曾提過他的過去,料想那肯定也是悲慘的過往……他剛進幫的時候身上都帶著傷,養了兩個月方才好了些。得知他要去認祖歸宗,我們其實都為他高興的。沒想到……等回來的居然是他的屍首。”
“那留在京裡的兄弟,要從各個侯府的秘辛事開始查起了……”筱雨沉吟片刻道:“只是,要是查的方向岔了可怎麼辦?”
“不會岔。”三彎斬釘截鐵地道:“當年護著二哥屍首的那位兄弟說得很清楚,二哥斷氣之前說了是被嫡母所害。只可惜二哥沒有留下更多的話,我們也只能順著這條路往下查。”
“二當家多少春秋?”曉雨問道。
三彎道:“二哥死的時候三十來歲,若是活到現在,大概有三十六七了。”
筱雨越發不能理解:“照著年紀推算,那時候即便二當家認祖歸宗,對他嫡母也應當造成不了什麼影響啊……”
若是年紀尚輕,涉及到侯府爵位、家產繼承之類的,嫡母對其出手倒還說得過去。可二當家已然三十來歲了,又沒子嗣,即便認祖歸宗,依著他那種孱弱的身子,繼承爵位應當是無望的,即便分得一些家產,定然也不會多。嫡母對他出手,有些說不通。
曹鉤子搖搖頭道:“這其中的關節我們也想不明白,只能先從老二到底和哪家侯府有關係查起。”
三彎嘆了口氣道:“若是那兄弟知道到底是哪家侯府,也不用我們費這麼多的功夫了。”
“知識是力量啊……”筱雨感慨道。
客船行過水澤,波紋盪漾開去,映照著藍天驕陽倒也不失為一景。
及至上了岸,雙腳踏了實地,筱雨方才鬆了口氣,道:“總算站到地面上了,船上晃晃悠悠的,再多坐會兒怕是要暈吐了。”
鳴翠臉色微微有些白,她乘船的機會不多,這會兒已經有些暈了。
曹鉤子遞給她一個彩釉小瓷瓶,讓她倒出一粒丹來含在嘴裡,道:“上了岸後含一粒,一會兒就會舒服很多。”
鳴翠謝過曹鉤子,倒了一粒含在嘴裡,又將小瓷瓶遞給筱雨。
筱雨搖頭道:“你收著吧,以後坐船的機會還多著呢。”
筱雨牽著雪驪,曹鉤子和三彎一左一右護在兩邊。鳴翠稍微落後一些扶著雪驪的馬背跟著往前走。
孟陽城和大晉來往頻繁,建築格局多仿造大晉南部,瞧著倒是不算陌生。曹鉤子尋了間客棧,四人點了飯菜填肚子,飯後三彎去打聽接下來的行路。
孟陽城並不大,從北到南走穿城也不過只需要花費六天時間。
第二日的時候便走到了孟陽城的城主府。
城主府似乎是仿造著大晉宮廷修築的,不過只孤零零的兩三座宮殿在這兒,瞧著有些滑稽。城主府的主殿便是整個孟陽城最高的建築,主殿最高的地方豎著一根長杆,長杆上掛著一面白色的降旗。
曹鉤子道:“徵南將軍帶兵涉水攻打孟陽城,孟陽城只五千水兵,平時也疏於訓練,不堪一擊,才打了一個時辰,孟陽城的城主就慌慌張張地豎了降旗,派了傳令官懇求徵南將軍不要毀壞了城主府。徵南將軍將孟陽城的五千水兵給收編進了徵南軍,城主府他也沒動。聽孟陽城的百姓說,徵南將軍那會兒說了,城主府留著給皇上南巡做行宮。”
筱雨笑著道:“這倒是現成的。”
“孟陽城攻下了之後,它西南側的三元城不待徵南軍到,便也豎了降旗。”三彎道:“三元城的水兵更少,只有三千人。”
“五千加上三千,也有八千人了……”
筱雨細細地算了算:“曾家軍明面上是十萬人,徵南軍也有十萬人。曾家軍暗地裡或許還有兵力,如今就要看徵南軍一路徵南下去,會收編多少兵力……如今瞧著,曾家軍還是略勝一籌。不知道皇帝能不能等到徵南軍兵力壯大的那一天。”
三彎卻道:“曾家軍現在不可能對皇帝出手。”
“為何?”
“師出無名。”三彎眯了眯眼睛,閒閒地道:“如今大晉說得最多的,便是國中小國盡皆臣服之事,大晉再無分封小國,百姓對帝王的崇敬自然也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點。科舉取士,天下寒門子弟盡皆稱頌,皇帝又早早地善待提拔了你們世代書香的宋家,側面上安撫了世族,文臣對皇帝也不得不敬服。曾家要想竊國,單靠著十萬軍力……不,往高了說,頂多二十萬軍力,是絕對達不到的。”
筱雨沉吟道:“現在不出手,以後便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