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部分,抗日保安團,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應欽和陳誠一聽都驚歎不已,感覺大漲知識,又對視一眼,心想要早學會這手,擠掉對方不是難事。白崇禧則在肚裡暗罵,真是卑鄙,怪不得老子當年屢戰屢敗。戴笠目光閃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常凱申滿意地點了點頭,嘉許道:“嶽軍兄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陳誠猶豫了一下,又問道:“那之前答應給第四十一集團軍的軍火還給嗎?”
常凱申問道:“都是些什麼軍火?”
陳誠道:“當初鄭鬍子把重炮全部讓給了國府,換取了一百二十門82迫擊炮。另外鄭鬍子還想要剛從法國引進的120毫米迫擊炮的圖紙和樣品,說是打算自己仿造。”
常凱申說:“那一百二十門迫擊炮還沒交付嗎?”
陳誠搖頭說:“武漢會戰結束後,政府忙著轉移物資,軍隊也要急著調整部署,還沒開始送呢!”
常凱申想了一下,說:“不過是些迫擊炮,答應就是了。”又問道:“那個法國迫擊炮的樣品有幾門?”
陳誠道:“才兩門!”
常凱申道:“唔,也答應便是。這種事情上別小氣了!”
陳誠忙道:“是,委座!”
會議還沒結束,鄭衛國又一封電報傳來。鄭衛國向軍委會提請重建第49軍,下轄第105師、第108師和騎兵第四師。提議由原第四十一集團軍副參謀長李杜擔任軍長,原冀中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前105師師長王鐵漢為副軍長,原藍鷹部隊指揮官解沛然為參謀長。
事實上,在請示的同時這支部隊已經在晉察冀根據地開始組建。兩個師分別由115師和129師三個紅軍營擴編而成,各五千人,全軍總共一萬五千人,目標是擴充到三萬。
常凱申匆匆將電報看完,又對眾人道:“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
戴笠忙道:“校長,據學生調查,李杜這個人也有赤化的嫌疑!王鐵漢是不是赤黨不清楚,這個解沛然是西安事變中少壯派的餘孽有,百分之百地肯定是個g黨。”
西安事變一直是常凱申心中一根刺,頓時勃然大怒,喝令道:“回電,不準!”
張群忙道:“委座息怒,我看這件事情還有轉寰的餘地!”
委員長餘怒未消,喝問道:“娘西匹,他都要把部隊交給gc黨了,還怎麼轉寰?”
張群忙上前附耳幾句,常凱申聽了怒氣漸消,點頭說:“好吧,就先按你的意思辦!”(未完待續。。)
ps: 更晚了,慚愧!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道數學題
河北永清縣,鄭衛國和楊教授、周參謀長,以及冀中行政公署副主任李耕濤一行專程趕到這裡來視察。楊教授作為冀中軍區的黨政負責人是來檢查戰後救濟和重建工作的。而鄭衛國和周參謀長則是來督導戰備,準備迎擊日軍的下一次來犯。其實都是一回事,對於冀中這種四戰之地來說,只有戰爭和戰備,沒有和平。
此次反圍剿戰役持續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給三分割槽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是巨大的。日軍入侵和撤退時將大路兩邊的村莊盡數摧毀,特別是房屋燒了個一乾二淨。寒冬臘月,零下十幾度的天氣裡,很多老百姓只能居住在臨時搭成的窩棚裡。三分割槽雖然竭力救援,但是情況依然很不樂觀。
路過一塊墓地時,楊教授發現有很多新墳,立即問道:“每天還在大量死人?”
三分割槽行政專員馮鈞眼睛熬得紅通通的,一臉疲憊地說:“是的,主任。據昨天各縣統計,又死了一百多人!”
楊教授黑著臉沒有說話。
李副主任忍不住責問道:“這些人都是怎麼死的?凍死的,還是餓死的?這就是你們的救災工作!”
三分割槽黨委書記孟繼光忙解釋道:“餓死的絕對沒有!完全凍死也不可能,人手一套棉衣都發下去了,平均三人還有一套棉被。死的大多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和剛出生的嬰孩,還有一些病人。他們身體本來就弱。加上這段時間擔驚受怕,很多人都沒扛過去。”
楊教授想了一下,建議道:“老人、病人和孩子不能住在窩棚裡,得想辦法動員群眾把他們接到家裡去住一段時間,至少挺過這個冬天。特別是孩子,必須保住!”
馮專員囁嚅數次,似乎有些為難,但終於是還點頭答應了下來。
楊教授非常細心,忙問道:“怎麼,有困難嗎?”
馮專員解釋說:“小孩還好說。老人和病人只怕沒多少人願意接到自己家裡來。這大過年的。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