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部分,文娛抗日上海灘,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墨寶?”

這三百四十二箱文物被拆箱後,根本沒有時間仔細處理,只是按照基本的歸類,將大體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書籍字畫,瓷器,玉器,在保證不受損傷的前提下,滿滿堆了兩三個船艙。

這兩個少年先從書籍字畫,文字典籍一類開始整理。這一類,是這批古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如果餘生在此,很容易將一個少年懷疑是魏晉時期墨寶的東西給辨認出來,這一卷手抄的佛經,正是後世唯一留存的中國西魏時期的墨寶《菩薩處胎經》。是人間傳世最古老的寫經。此卷為西魏大統十六年陶仵虎寫造,字大如豆,書法為北碑一派,筆意自如,全無石刻字型的方拙之態,其超凡入聖之處,實有不可思議之妙。

“不知道,還要等夜叔請人來掌掌眼。不過這個我很確定是《永樂大典》其中的一個零本單冊!”說話的這個少年一隻手中拿著一本遠比其他線裝書闊大的書卷。而他的另一隻手中,還有與其形制相同的基本書卷在。

這一個少年手中拿著的幾本書卷。開本宏大,高五十厘米,寬三十厘米。氣度非常,明顯與其他的書卷有所區別。這一個單冊,有五十頁,每一頁都用的是厚實雪白的樹皮紙。數百年以降,除了書頁有些略微泛黃外,竟是毫無破損。顯然是傳世之物,珍藏許久。

唯一有些破碎的,就是包裹在書籍外面的書衣,書衣這種東西,其實相當於後世書籍的封皮,因為《永樂大典》是皇帝專用的百科全書。所以,包背裝的《永樂大典》的書衣,是用多層宣紙硬裱,並有一層黃絹連腦包裹。極有皇家儀態。

兩個少年仔細翻看一番後,基本上能確認這一冊《永樂大典》,屬於真品無疑。

古玩這種東西,在後世造假容易,但是真正能高仿的卻不多。即便高仿的東西有時候太過於考究標準,如同一個每一門都能拿到一百分的學霸一般,看著就假。遇到半懂不懂的人還能矇混過關。一旦遇到行家裡手。從細節的缺陷和物件的氣韻中,很容易辨別出物件的真假。後世的古玩真假難辨,不僅僅是因為造假技術高了,更是因為行家裡手,真正的國學大師少了。

如果連驗鈔機都是假的,又怎麼能檢驗出假鈔來!

這部《永樂大典》,用硃筆手繪邊欄界行,並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用墨筆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用硃筆描繪的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

這些“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如果仔細看看。還會發現朱絲欄線上、下都有針眼。這些針眼,便是朱絲欄線能畫得間距相等的奧妙所在。而這些手繪的朱絲欄線線條本身,也有包含筆墨氣質的柔和溫潤。

這樣精細的手工,可不是機器能仿製出來的。即便是用人工仿製,也很難達到正品的效果。除了手繪的朱絲欄線之外,想要仿造《永樂大典》。還需要抄寫者有一手漂亮的館閣體楷書,並精通中國山水筆墨丹青,能用白描的手法,繪製精麗工緻的山川器物和人物肖像。精通裝裱,並能找來明代的紙張,而且精通仿古做舊的技術。

不要說是後世的人,即便是國學大師遍地的民國,能同時做到這幾點的人,也幾乎沒有。即便有,也是聲望和學識隆重至極的大師,估計沒有閒情逸致來造《永樂大典》一個單冊的假。

當兩個專攻古籍文物鑑定的少年,基本斷定這一冊《永樂大典》是真品後,圍觀的眾人便發出陣陣驚呼。《永樂大典》的名聲太過響亮。數百年的散佚和流傳,雖然讓《永樂大典》損失慘重,但是,卻也名聲在外。

《永樂大典》是燕王朱棣在謀權篡位後,為了收攏文人心思,而編纂的一部集中華古典文明大成而成的曠世巨典。中國古人有三不朽,分別為立言、立德、立功。編纂大典,純屬永樂帝想要在後世博一個好名聲的立言之舉。

不過,由於是皇帝親自關照,這部大典編纂的也極為用心。雖然後世失傳了大部分,但是根據已有資料推斷,此書約有三億七千萬字。字數之多,更新之快,質量之高,完爆後世的任何一篇以口水主要內容的網文。

《永樂大典》共有六十卷目錄,全書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據估計,彙集了古今圖書近八千餘種,其中還有不少在後世已經失傳了的古書。所以,後世英國人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