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穿越之一品公卿,炒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若論戰功赫赫,亦是帝王輩中佼佼者。
這麼一想,大褚君臣更覺與有榮焉。上有所好,大褚民間皆以談武善戰為幸事。民風尚武,縱使沙場喋血,刀槍無眼,可各地州縣報名參軍者仍是絡繹不絕。
都盼著能在軍中一戰後,或攢功封官,改換門庭,或因功授田,得享永業,總歸比在家種田的好。
因著民風尚武之舉,朝廷後繼源源不斷。又有孫仲禾孫仲苗等太醫按照薛衍給出的法子建立的戰時醫療隊,這一年受傷將士因得不到及時治療或死或殘的慘事也少了很多,再加上新兵新血不斷注入,戰事愈發順利。
進了十一月份的時候,西突厥和高昌國也派遣使者前來朝貢。而僅僅在一個月後,大軍又傳來捷報,只說魏子期帶領三千兵馬追擊王庭,於狼居胥山左近兩軍交兵,其後魏子期俘獲突厥可汗並王族成員及王庭重臣無數,今已帶著俘虜迴轉大褚。請求永安帝獻俘太廟。
永安帝聞聽此訊,龍顏大悅,接下下詔數道封賞。並下旨等到大軍回京之時,帶領大褚重臣接出長安城外三十里,為歸來的將士們慶功。並詔令建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勇夫殞身戎陣者各立一寺。又命朝中擅書畫之臣為之碑銘,以紀功業。
薛衍見狀,索性上書諫言將這些義廟的形制改為後世的烈士陵園,甚至還夥同嚴立德描繪了工程圖樣,以獻永安帝。
永安帝雖然平日裡節儉自身,實則頗有些“好大喜功”的脾性,再者他在朝臣的身上是從來不吝嗇的。因而十分贊同薛衍的提議。看過這“義廟”的形制後,愈發欣喜。也不使用者部出銀,大手一揮,直接從內庫撥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