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穿越之一品公卿,炒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廷殺伐太過,所以上天才會降下災難——好在太上皇早已於去歲年末主動搬出了太極宮,退位讓賢,否則這回上奏的摺子中,恐怕還有指控永安帝不堪為帝的。
不過即便如此,永安帝仍舊有些焦頭爛額。他一面吩咐刑部和大理寺配合,親自審理案情並記錄案卷,一面讓鎮國公魏無忌和中書令方玄懿等人在名山大川處四下求雨。甚至連上清觀和相國寺的道士和尚們都受到感召,不斷求雨布施。
去歲曾因霜災之事奉皇命至河內並山東等地賑災的欽差大臣許淹仍舊趕往關內各州安撫百姓。遇到受災嚴重的地區,還得根據情況減免賦稅,以穩定民心。當然,若遇見災情根本不嚴重,只不過是為了賑災銀兩才謊報災情的州縣,也有依律懲處才是。
與此同時,戶部還得不斷籌備大軍北伐突厥的糧草軍備。幾個月下來,北伐大軍屢戰屢勝,捷報連連。只是隨著大軍的深入腹地,朝廷糧草軍備的供應也越發吃力,種種大事要事堆湊到一起,各項都要花錢,朝廷財政霎時入不敷出。戶部尚書更覺亞歷山大,
還好永安帝曾經遊戲般的入股了薛衍的各項買賣,如今玻璃鋪子等生意日進斗金。永安帝身為大股東之一,自然紅利更多。手內有錢,心裡不慌,永安帝乾脆從自己的內庫撥銀賑災並籌備軍餉糧草,也免去了後宮再次典當珍寶籌措金銀的尷尬局面。
只可惜人意難以左右天意,永安一朝的君臣如此勠力同心,整頓朝綱,這一年的夏天,各地降雨的次數仍舊不多。萬幸朝廷早有準備,這一年的旱情比之歷史上的旱情來說,仍舊減輕了不少。
至少除特別乾旱少雨連河流地下水都沒有的地方外,其餘地區都引著水車灌溉之法,勉強挺了過來。
很快便入了八月。因著朝廷大軍在草原上的連連大捷,□□厥一帶兵馬被打的潰不成軍,只能深入草原。朝廷大軍一部分停下來原地整頓,一部分由魏子期帶領著輕車簡從跟入草原追擊窮寇。另有一部分則跟在魏子期的兵馬之後,收整魏子期一軍擊潰的部落金銀人口馬匹並牛羊等物,運送回大褚境內。
隨著這一批批人口和戰勝物資的迴轉,朝廷的財政也漸漸緩了回來。這些人口經薛衍和諸位朝臣的提議,直接被派到各處墾荒,或者興修水利,以備來年。
至於馬匹和金銀等物,則是直接充公。大褚身處中原,歷來中原的馬匹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血脈上來看,都比不上草原的好。乃至顯德年間最窘迫的時候,君王稱帝都湊不出十六匹一樣的白馬,臣子外出時還要坐著牛車。
如今隨著突厥的馬匹不斷運回中原,朝廷在各處的馬場皆有所補充。永安帝又下旨在突厥俘虜中挑選善於養馬的馬奴分配到各個馬場。相信幾年以後,大褚再不必為戰馬之事發愁了。
雖然讀史書的時候已經有感覺,可直到這時薛衍才深刻體會到大褚君臣與歷朝歷代的不同之處——大抵是務實者多,空談者少。至少在面對這一批批的俘虜和兵馬牛羊的時候,向少有儒家臣子站出來說什麼“此舉不合□□氣象”,朝廷自上以下都樂顛顛的迎接財富,並且幾位大佬為了這些財富的分配情況,幾次唇槍舌戰,只想自己所掌管的衙門能夠多得些好處。
除朝廷一舉賺的盆滿缽滿之外,民間也有好處,最直接的體現便是這一年市面上的牛羊價格低廉,因著春夏雨水不勤之故,更是比某些青菜米麵都便宜了。因而就連平民百姓也都過上了餐餐頓頓有肉吃的好日子,永安君臣所擔憂的旱情嚴重,可能會有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或易子而食的情況因著朝廷救濟及時以及市面上牛羊充溢的情況,很少發生。
到了八月初一,薛延陀派使臣前來朝貢稱臣。隨之帶來了□□厥王庭被迫向草原深渡,已經跑到狼居胥山一帶。
永安帝聞聽此訊,深知歷朝歷代軍中將領們對於封狼居胥的渴望,不覺笑向臣子道:“看來我大褚兒郎比之漢朝鐵馬亦不遑多讓。如今子期亦追擊突厥至狼居胥山,倘或能一舉擊破王庭,看來我大褚亦多一名冠軍侯矣。”
朝中大臣聞聽此言,亦都是心照不宣。所謂冠軍侯,最出名者莫過於西漢時期封狼居胥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如今永安帝將魏子期比為霍去病,豈不是自比武功彪著的漢武帝?
不過仔細一想,魏子期同霍去病年紀相仿,倘或此戰真能擊破突厥王庭,恐怕戰功比之霍去病也不遑多讓。而大元帥薛績,乃赫赫戰神,其兵法韜略諳熟於心,謙虛謹慎,沉默中正亦如西漢大將軍衛青一般。
至於永安帝……擎王府一脈本就是以戰功封王稱帝,永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