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武夫當國,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為了籌備這件事,前前後後已經有一、兩個月之久,袁肅當然早已想好了對策。他下意識的壓低聲音,不慌不忙的說道:“灤州這邊我已經都應付好了,不管是官府還是士紳,都不會出什麼岔子。現在關鍵還是咱們七十九標自身的問題,大家必然要下定決心做這件事才行,若稍有動搖便會前功盡棄。”
陳文年鄭重其事的說道:“梓鏡你放心,標部這裡斷然不會有問題,只是下面三個營那邊就說不準了。”
袁肅說道:“趙復甄那邊絕無問題,二營的話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目前來看就只剩下三營。說實話,我是不打算留下三營,一來三營都是張建功的手下,跟我們是走不到一塊兒的,二來咱們七十九標有一個營跟著大部隊出關,多少能對上面有一個交代,犯不著說是整標人馬都在鬧事。”
陳文年點頭表示贊同,他說道:“沒錯,一營和二營留下來足矣,索性讓三營頂著咱們七十九標的番號回去,到時候總鎮那邊最多重新招募一批新兵來填缺就是。”
雖然說一營、二營已經佔去七十九標一大半人員,再加上陳文年、袁肅等一眾軍官,七十九標基本上算是被解散了。但張建功好歹還有代理標統的身份,第三營也有數百人槍,對外依然可以保留七十九標的名義。
到時候袁肅這邊最多算是“七十九標一部分士兵”獨立,但七十九標本身卻沒有獨立,這不僅讓總鎮面子上好過一些,同時還能最大化的降低這次行動產生的負面影響。
“我是這樣打算的,明天我們去找張建功商量開拔出關的事,他若問我們到底是走是留,我們就答他自然是聽從上峰的命令。然後安排撤離灤州的行程計劃時,藉口城外一營、二營需要一些時日收拾打點,讓第三營先走一步。等張建功帶第三營離開後,我便直接電告總鎮,表示灤州政府與士紳再三挽留,我等只能繼續留駐灤州周全此地治安。”袁肅好整以暇的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此法甚好,少了張建功在這裡礙手礙腳,我們辦起事來要方便許多。不過,凡是隻怕萬一,萬一張建功這廝執意要我們三個營一起上路,到時候該如何是好?”陳文年問道。
“這件事我也考慮過,畢竟現在標部大院這邊已經是謠言滿天飛,我們讓張建功帶第三營先走,張建功未必不會察覺出來什麼。不過無妨,若張建功不肯就範,那我們就讓一營和二營一直拖著,拖到總鎮和其他部隊全部離開直隸之後,到時候咱們撕破臉逼張建功走。”袁肅鎮靜的說道。
等總鎮和二十鎮其他部隊先後離開直隸後,張建功區區一個營的兵力,在灤州又毫無根基,一旦袁肅對其撕破臉來,對方根本不能也不敢拿袁肅怎麼樣。而總鎮和二十鎮其他部隊早已到關外,最多是以電文催告灤州這邊。
屆時袁肅只要四四六六把事情說清楚,以潘矩楹才接任二十鎮統制沒多久的情況,再加上對方與協統範囯璋之間的矛盾,其斷然不會想在這個時候多得罪其他人,尤其還是自己這樣有背景的人。這件事最終很有可能不了了之。
事實上,如果張建功腦子轉的靈活一點,任由袁肅帶著一營、二營搞獨立,非但能送一個順水人情,還可以一次性把七十九標反對自己的人全部甩掉。等回到關外後,七十九標肯定會重新整頓,到那個時候全標上上下下都是他張建功一個人說的算。可以說,這絕對不是一個虧本的買賣,關鍵還是要看張建功是什麼心態。
陳文年聽完袁肅的話,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周全的辦法。
這件事商議已定,接著眾人又討論了一下一營、二營宣佈獨立之後的事宜,包括該打出什麼旗號,部隊上下又該如何重新編制,指揮層的構架是什麼樣,等等。當然,這些都只是簡單的說了三兩句話而已,雖然大家都很期盼能趁著這個機會飛黃騰達,可終歸事情還沒有辦成,步子還得一步一步的邁。
次日一早,七十九標標部收到了一個訊息,之前因為灤州起義而被調駐在灤州城北的八十一標的一個營,已經打點完畢先一步出發趕往遵化與四十協會合去了。這個訊息對袁肅來說是好訊息,他巴不得二十鎮的人馬都趕緊撤出關外,這樣對自己的影響就會消弱許多。
此次二十鎮撤回關外並不是沒有行程計劃,雖然經過幾個月的折騰,有士兵逃跑也有軍官被捕,但到底是五、六千人的大部隊,自然不可能毫無規劃的一盤散沙上路。然而因為總鎮與四十協之間矛盾重重,總鎮只能指揮三十九協的本部人馬,四十協這邊則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態度。
因此,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