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童話人格,愛之冰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規定與限制。每個人都會經常體驗到“自我”對“本我”的各種本能衝動的剋制與掩蓋。

我們也同樣會發現,“自我”作為“本我”與客觀世界的中介,常常又是“本我”的惟一代表。“自我”攜帶著“本我”的全部衝動去想方設法地利用客觀世界和戰勝客觀世界,在它實現“本我”要求的種種努力中,不斷與面對的客觀世界發生劇烈衝突。“自我”確實處在兩條戰線中。當它代表客觀世界時,它要抑制“本我”。當它代表“本我”時,它要與客觀世界作鬥爭。

我們接著就又發現,“自我”又處在“超我”與“本我”的中介。當它作為“本我”的惟一代表面對“超我”時,它極力要突破“超我”的禁忌與限制。一個人為了滿足種種發自本能的衝動,排除可以稱之為“超我”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束縛,常常要在思想中經過一番衝突,只有戰勝了“超我”的條條框框,才可能無所顧忌地行動。

我們自然也就發現,“自我”又經常代表“超我”對“本我”進行抑制和鬥爭。一個人會經常由顯然的或潛在的道德倫理觀念出發,對自己種種肆無忌憚的本能衝動實行規範。這種規範與鬥爭常常十分艱難,引來內心的劇烈衝突。

這樣,我們大致瞭解了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種心理力量,它們都活生生地難解難分地存在於我們的心理活動中。對它們的劃分絕非像領土的劃分那樣空間分明,而是一種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相互同一、相互對立的血肉交織的關係。

弗洛伊德及其後的心理學家們這樣敘述人格三部分在整個人類意識中的分佈:

“自我”有一部分是以顯意識表現出來的,更大的部分是儲藏在潛意識中的。在顯意識和潛意識中間,“自我”的一部分又以下意識(或前意識)表現出來。當一個人嚴肅思考時,無疑是顯意識的“自我”。當一個人走路或者騎腳踏車時,是下意識在操作肢體。當一個人夜晚睡眠時,夢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為,是“自我”的潛意識流露。

看來,“本我”完全沉默在潛意識中了。當“自我”失去知覺時,通常覺不出“本我”的存在。當“自我”有知覺時,“本我”的全部衝動才被意識到。當“自我”不知不覺時,“本我”就以潛在的方式影響“自我”。稍加體驗就會知道,“本我”雖然能被顯意識意識到,然而,那顯意識是“自我”的顯意識,“本我”自身總是潛伏在潛意識的大海中的。

至於“超我”,似乎比較當然地分別存在於顯意識和潛意識中。顯意識中是抽象的理論條文,潛意識中是混混沌沌、無邊無際的巨大支配力量。

弗洛伊德三合為一的人格結構學說自然又有它的侷限。

當這個學說貫穿到俄狄普斯情結中,“本我”就主要是指嬰幼兒的性慾了。在俄狄普斯情結中,嬰幼兒將母親視為性慾本能的物件,而將父親視為實現這一本能慾望的敵人。“超我”自然來自人類社會倫理道德等文化的規範。而嬰幼兒的“自我”,無疑是在調節“本我”與“超我”關係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正是在俄狄普斯情結中,我們發現了弗洛伊德人格結構學說的偏頗與侷限之處。其最大的缺陷與侷限,是他將人的性慾本能完全生物化了。

在弗洛伊德整個學說中,我們都能看到這一傾向,他將人類社會文化的規範力與人的生物性本能以一個比較簡單化的方式對立起來。性慾的本能與人類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衝突是他剖析心理疾病和心理現象的基本思路。

而我們要指出的是,不僅倫理、道德等觀念是完全社會化、文化化的,而且,就連人的性慾這樣所謂的“本能”在人類社會中也“文化化”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幾乎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生物性的性慾與衝動。

性慾以性衝動的方式表現出來,似乎是純生理現象,而對人類來講,它同時又是心理現象。看來似乎是純生物現象,實際上又是文化現象。每個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只要稍想一下就會明白,純生理的、純生物的性慾是很難尋到的。

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的最大缺陷,就是他從來沒有認識到,自從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的本質就是實踐,它是一種在實踐中創造世界又創造自己的高階生命,它的全部活動都表現出了實踐性,都表現出了不斷解決矛盾、戰勝客體、征服世界的主要旋律。這個旋律支配了人類的一切社會生活領域,就連性也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特殊實踐領域,它同人類的其他社會實踐一樣,也帶有了人類在實踐中必然表現出的解決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膳房的小娘子

荔簫

影后馴養手冊

月滿流光

半窗淡月

熱帶雨淋

長老逼我當天師

春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