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童話人格,愛之冰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兒子對父親敵對情緒的一個原因。而在《西遊記》中,父親的態度就溫和多了。他對兒子有嚴厲的教訓,然而,終究沒有拋棄他,而是引導他走上了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

《西遊記》中父親慈嚴兼備、寬宏大量的態度與底比斯老國王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即使底比斯國王的棄兒是在神示的預告下做出的,它都反映出父親的極端殘酷。在《西遊記》這個我們暫且稱之為東方俄狄普斯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相當圓滿的父親形象。

如果以父子關係再對俄狄普斯與《西遊記》的故事做出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在俄狄普斯中,父親被兒子的利劍所擊穿,兒子以弒父的極端方式表現出了對父親的憎恨與對抗。而在《西遊記》中,兒子雖然也曾和父親的統治發生過尖銳對抗,也曾被父親嚴厲地鎮壓,然而,在得到父母的寬大解放之後,兒子拍一拍落在身上五百年的塵土就去西天取經了。他沒有打倒父親的表現,也從未試圖推翻父親的權威。在和父親的意志發生衝突之後,他最終接受了父親的規勸。這一點,顯出了中國“父為本”的傳統文化之深入人心,即使像《西遊記》這樣的神怪故事,都沒有兒子試圖推翻父親統治的夢的流露。

藝術是潛意識製造的圖畫。當俄狄普斯情結在古希臘以“弒父娶母”的極端形式表現出來時,那不過是原始的兒童夢想。而當俄狄普斯情結在《西遊記》中以如此溫和的方式隱隱流露時,兒童的情結已經被文化抑制了。藝術家即使在神話故事的編撰中都沒有敢於流露打倒父親的情結,這足以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倫理道德觀念的強大,它已積澱在藝術家的潛意識中。

對俄狄普斯神話與《西遊記》進一步做出對比,我們發現,俄狄普斯以無意娶母的方式表現了原始的兒童化戀母情結。而《西遊記》中,孫悟空對觀音菩薩這個“母親”流露出的愛戀不過停留在敢於與她略做調皮的親熱調笑。這種調笑是一個慈嚴得當的母親在有恃無恐的兒子面前經常得到的合理待遇。

孫悟空這個調皮的兒子生動而又有節制的戀母表現,又一次顯出了中國家庭倫理道德文化的強大規範力。它深入到藝術家的潛意識中,成為藝術創作中不自覺的模式。

在孫悟空對待觀音菩薩的整個態度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中兒子在母親面前的表演。當孫悟空手拿金箍棒,鬥志昂揚地跋涉在西天取經的道路上時,他雖然遠離父母,又時時在父母的關照籠罩之下,他與父母的全部關係表現出了俄狄普斯情結已被人類文化很好地抑制和調節了的家庭與社會。

第22節:孫悟空情結

孫悟空的故事是一個小男孩健全人格發展的故事。

考察孫悟空人格健全發展的條件與環節,我們會得出一個相當完整的系列:

一,孫悟空的嬰幼兒時期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它多少比喻了中國傳統社會子女眾多的家庭中一個小男孩如何摸爬滾打、撒歡地生活在兒童群中。

他們脫離父母的禁錮,在花果山上舉著自己的旗幟和武器肆無忌憚地玩耍,這無疑是男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缺乏這樣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玩耍階段的小男孩,很可能難以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

特別對於孫悟空這樣富有創造力的人格,想必都有一個調皮搗蛋、無所不至的童年階段。

二,對於兒童的無法無天行為,又需要必要的管教,自由是有限度的。

這時,父親的形象攸關重要。如來佛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做法先是曉之以理,實施說服教育。當說服教育無效時,他也使用了必要的嚴厲制裁,予以壓服。他佯裝對犯了大錯的兒子棄之不理,讓他在隔離中自省。當兒子領受了足夠的教訓之後,再給他指出取經的人生道路。

在這裡,一箇中國的父親表現出了教育兒子的得當的嚴厲,這是對兒子無限擴張的童年任性行為的必要規範。

三,母親的形象又是攸關重要的。

觀音菩薩表現出了一箇中國母親的適當態度。她在父親的嚴厲制裁已經給了兒子足夠的教訓之後,適時地出現了。她配合著父親的教育方針,以母親的慈愛形象解放了受到懲罰的兒子,同時按照父親的意旨,為兒子指出了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四,如果將父親與母親的適當態度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慈嚴兼備,愛又不溺愛,給兒子無拘無束活動的空間,又不讓其無限制地無法無天,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實行嚴厲教訓,在嚴厲教訓之後給予出路。

這一切慈嚴兼備的規範,最終以堵截與疏導相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應如是

連城雪

反派自救指南[賽博]

舟晚渡

料理女王

笑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