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童話人格,愛之冰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合的方式,引導兒子像一股奔騰的洪流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五,當觀音菩薩用哄慰與教導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孫悟空走上去西天取經的道路時,我們說,孫悟空不過是走上了通往父親王國的人生道路,他是去父親那裡取經,繼承父業。當如來佛的極樂世界透過妖煙滾滾的漫長路途在遙遠的西方金光閃爍時,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小男孩成長時極為有利的條件,那就是父親的榜樣。
有了父親的榜樣,對兒子的規範與教育就顯得現成,兒子的人生進取也有了非常形象的目標。
當然,一個過分強大的父親一方面可能為兒子的成長提供光輝的楷模;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限制,兒子很難超越偉大的父親。孫悟空並沒有開闢出比如來佛更宏偉的極樂世界,他不過是在父親統治的世界裡得到了一個比較光榮的位置。這個結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父為本”觀念的必然結果,也可以看成一個始終高高籠罩在兒子頭上的偉大父親對於兒子的成長造成的一種抑制。
六,當孫悟空走上取經道路之後,我們看到了他在父母遠距離的照看下獨立奮鬥的經歷。
正因為給了兒子獨立奮鬥的環境,才使他有著發揮才智、鍛鍊能力的充分可能性。《西遊記》在相當程度上是孫悟空遠離父母獨自奮鬥的故事。今天的家長無疑要從孫悟空的故事中體會到“望子成龍”的正確方法。
七,父母雖然給了兒子獨立奮鬥的寬廣自由空間,然而,又沒有讓他完全脫離父母的規範。
當觀音菩薩將如來佛交給她的金箍套在孫悟空的頭上,並將咒語傳授給了唐僧之後,這就是父母將基本的倫理道德法則規範加在了兒子頭上。唐僧,正像前面分析的,可以視為孫悟空“超我”的存在。正是這個“超我”掌握了父母給予的緊箍咒,代表了父母及社會制定的規範。沒有這個必要的管束,一個剛剛走上獨自奮鬥人生道路的男孩依然可能越出合理的界限。
八,孫悟空就是這樣在唐僧緊箍咒的必要約束下,在廣闊天地中獨立奮鬥。這時,他人格的發展主要透過兩方面的鬥爭與衝突得以實現:一個,是與各種困難險境作鬥爭,戰勝種種妖魔鬼怪,磨鍊意志,增長才能,鑄造自己的全面素質;另一個,則是與自身的“超我”、“本我”不斷衝突,在衝突中鍛鍊“自我”的完整性。
在漫漫的取經之路,他既要和豬八戒所代表的“食色本性”的“本我”做又滿足又限制、又寬容又嚴厲的鬥爭與通融,又要和唐僧所代表的清規戒律、迂腐呆板的“超我”做又對立又統一的鬥爭與通融。
在這裡,如果我們將孫悟空看成一個男孩的“自我”,將豬八戒和唐僧分別看成“本我”和“超我”,回顧這三者的種種戲劇化衝突,想到豬八戒的粗拙直憨,唐僧的固執古板,孫悟空的隨機應變,就能夠非常形象地領會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的某種合理性。
九,在孫悟空取經的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他的獨立奮鬥,也看到了父母除透過緊箍咒對他進行的遠距離約束,還在他遇到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父母在這裡分別承擔的責任與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適當的。
總體上,是父親的教導與榜樣給予兒子基本的信念支援,雖然他絕非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他寬宏大量地讓兒子在遙遠的距離獨自闖蕩,似乎不管閒事,然而,當兒子遇到了最難於解決的困難時,他會非常適時地給予幫助。他將只有父親才能夠完成的任務責無旁貸地完成了。
觀音菩薩作為母親,則給予兒子更多一些的具體幫助。每當兒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難題時,她總是在遙遠的距離上先知先覺,又從不急於提前出現,以給兒子足夠獨立鍛鍊的時間與機會。當兒子實在難於解決某些困難時,她才或是主動或是在兒子的請求下出現。而當她幫助兒子收伏了一個又一個妖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之後,並不多領會兒子調皮的感謝,就手懷玉淨瓶飄然而去。
孫悟空的父母可以說是一個男孩人格健全發展的完美父母。正是這樣的父母,構成了小男孩人生奮鬥的有力後盾。
第23節:偉大的獎賞
除了父母的幫助之外,我們還看到整個社會對孫悟空這個小男孩的支援。當他走上通往父親身邊的光輝道路時,社會的支援也給了小男孩必要的成長環境。
十,孫悟空能夠百折不撓地跋涉在取經路上,是因為西天的正果在召喚他。
一個小男孩之所以能夠在人生道路上堅持奮鬥,並逐漸發展起理想人格,是因為有一個最大的獎賞等待著他。這個最大的獎賞就是父母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