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朱元璋:我要誅十族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0章 朱元璋:我要誅十族,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10章朱元璋:我要誅十族
隨著朱楩越來越優秀,而且所立下的功勞,已經不僅僅是不世之功,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千秋功績。
朱元璋也就越發的後悔起來。
如果沒那麼急著立朱允炆為皇儲皇太孫,一切都好商量。
可是已經立下皇太孫為皇儲了,再想隨意更儲哪是那麼簡單的。
首先得因為什麼才能廢儲,偏偏朱允炆心機深沉,一直都是他的那些擁躉者為其衝鋒陷陣,他自己則是穩坐泰山,找不出半點毛病。
再加上朱楩那糟糕的出身。
朱楩不但非嫡非長,甚至都不是第一批也不是第二批封王的王爵,而是最後一批。
你就說朱元璋現在有多揪心吧。
想給朱楩鋪路,怕不是得殺光一朝文臣,給他重新換一批。
只是齊泰心裡泛起了嘀咕,心說我雖然是兵部侍郎,但是我怎麼不知道這兩地何時有這麼龐大的軍隊了?
這又是哪裡來的呢?
所以朱元璋忍不住跟卓敬說了幾句。
倒不如說,年前卓敬曾經與朱楩在朝堂上對峙過,而且還讓那個混小子吃了癟。
朱允炆還沒登基呢。
於是卓敬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一旦朱楩立下千秋霸業,帶著這份功勞回來。
如果朱楩要反,繼續隱忍潛伏豈不是更好?
是因為齊泰其實是文官,雖然他是兵部侍郎,可這是文官職務,自然不會對練兵的事上心。
還是把他打下的地盤都給他了?
那還不如讓他當皇帝了。
明朝,乃是皇權集中制,朱元璋甚至連中書省和宰相制度都給裁撤了。
不然怎麼辦?直接封他當皇帝啊?
所以朱元璋才能迅速的為朱楩準備出一支五十萬人的大軍。
齊泰或許是忘記了,傅友德與馮勝等大將軍,因為一些事而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所以近年來很少再有統兵的機會,轉而被派遣到各地去練兵。
你說怕吧,看不出來,這位滇王癲狂到在朝堂上跟陛下講條件,甚至跟洪武大帝鬧脾氣。
今後不論是朱楩還是朱允炆,誰當了皇帝,誰是新君,他效忠誰。
之所以齊泰連這麼大的事都不知曉。
因為卓敬是忠君愛國的,現在畢竟是朱元璋的時代,所以他效忠的是朱元璋,而不是所謂的皇太孫。
武將想要得到部隊,就得由皇帝下達聖旨,再由兵部調配籌備。
到那時候,已經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如今誰不知道雲南有著如此龐大可怕的力量?
又過了兩天,這一天早朝,朱元璋突然對兵部侍郎齊泰下達旨意:“兵部侍郎聽命。即刻調遣秦王府、慶王府共五十萬兵馬,準備出兵關外賀蘭山。”
比如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命馮勝在太原、平陽招民為兵,立衛屯田。
卓敬暗暗冷笑,你們抬頭看看吧,屠刀已經懸在頭頂了。
齊泰趕緊出列領命。
偏偏那些文臣同僚還不自知,尤其是許多簇擁在皇太孫朱允炆身邊的人,整日還在糾結該如何給滇王使絆子。
所以卓敬對朱楩的敵意其實不大,因為卓敬效忠的是朱元璋,是當今陛下。
除非朱楩要造反朱元璋,那卓敬就該忠君保國了。
這邊朱元璋在糾結和感到頭疼,卓敬則是心中驚駭,既震驚朱楩即將立下千秋偉業,又唯恐陛下再大開殺戒。
換做旁的皇子王爺你試試?
哪怕是當初的太子朱標,也曾被朱元璋提著劍追著到處跑。
可卓敬看得出來,朱楩對朱元璋那叫一個服服帖帖。
反正也不怕卓敬會說出去。
話說這麼一想,滇王與前太子在惹陛下生氣這件事上,好像如出一轍?
不愧是兄弟啊,要不怎麼說你們是一家人呢?
但是卓敬知道,只要陛下一天不倒下,滇王一天不會謀反,沒看到這次他甚至把雲南的所有勢力都拿出來了,只為了給大明,為了給國家添磚加瓦,為國家大義而征戰西域。
為的,就是皇帝來掌握一切。
朱元璋也沒辦法,他深知武將集團需要防備,所以武將只有在戰事的統兵權,而沒有調兵權。
後來在冊立皇太孫後,馮勝被加封太子太師,偕同潁國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練兵,諸公、侯均聽其節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