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部分,一寸河山一寸血,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看到一箇中國“支那”,卻完全忘記了我們的大敵——蘇美。
在東北周圍,蘇軍光步兵師就有14個,關東軍有多少師團呢,呵呵,四個!
現在的蘇軍已經突飛猛進,他們一個步兵師的實力就不比日本的師團差,14打4,怎麼跟他鬥?
是啊,我們的機械化特種部隊看上去很牛,在華北幾無人可敵,可是在東北一帶呢,關東軍有200架飛機,蘇軍有900架;關東軍有100輛坦克,蘇軍有800輛,只是人家的零頭而已。
這是北方,在南方,據情報顯示,美國已經在菲律賓和馬尼拉大肆構築地下工事,那分明也是衝著我們來的。
多田駿如今畢竟身份不同了,他不能老像做“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時那樣,一味貪功,多少也得有點大局觀。
聽聽石原所說,似乎頗有些道理,中國不可怕,可怕的還是北方的蘇聯,如果專盯著中國打,消耗了實力,怎麼對蘇備戰?
於是他向穩健派跨了半步。
可是也僅半步而已,多田駿身上同樣有日本人常有的那種僥倖和自大心理,他認為只要再用一下力,對華戰爭即可結束,到時再談對蘇備戰不晚。
石原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參謀總長載仁親王眼看參謀本部和陸軍省無法協調,只得親自去皇宮晉見裕仁天皇。
裕仁如今已不記得杉山元的“一月為期”了,經過自己親家的一番說道,馬上點頭同意,好,那就再增兵吧。
天皇既已批准,到石原這裡無非是過一過程式。
9月7日,石原在增兵計劃上籤了字,隨即他就辭去了作戰部部長一職。
20天后,他被任命為關東軍副參謀長,自此離開了日本軍界的權力中樞。
終於出局了!
在一般日本人眼裡,這個曾經發動“九一八”的“民族英雄”確實廉頗老矣,不再能稱其為英雄了。
即使重回關東軍司令部,石原也很不愉快,他一直看不起那個被他稱為“上等兵東條”的上司——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
石原認為東條純屬平庸之輩。
可是老天就是這麼不公,平庸的上司一路春風得意,後來竟做到了首相。做了首相的東條毫不猶豫地給時任師團長一職的石原穿了小鞋,迫使這位天才屬下退出現役,到一所大學教書去了。
教的課是國防學,可是真正的日本國防其時已搖搖欲墜,而“石原教授”仍舊無可奈何。
他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是日本陷入中國泥潭不能自拔之時,這時候日本人才發現,石原講的也許是對的。
然而一切都晚了,他只能和他的那些同胞們一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一步步向失敗的命運走去。
某種程度上,石原就像那個長了一對陰陽眼的占卜師,預知到了未來的災禍,然而沒有人相信他。
這個惡果其實還是他自己親手種下的,在若干年以前,在柳條湖,在“九一八”。只不過當初他以為栽下的是一棵參天大樹,沒想到卻是差點給本民族帶來滅頂之災的毒苗。
雖然是敵國,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石原是一個頗有些遠見的謀略之士,一個有點頭腦的人。
我看到過一張石原的照片,那是年輕時候的石原,那時的他稱得上英姿勃發,充滿朝氣。
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這也算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吧。
這樣說來,他身後的那個民族同樣很悲劇。它曾經吸收了我們傳統文化中很多好的東西,直到現在,還能在這個國度找到一些漢文化的痕跡。可是學了那麼多,唯獨沒有學好中國的一句古語。這就是先賢曾經反覆說過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石原再聰明,也沒有能超越這個侷限,而這恐怕才是很多日本式悲劇的真正根源。
第12章 失落的鋼盔
第三次增兵上海,日本除從國內動員三個師團外,還包括由日軍駐臺守備隊組成的臺灣旅團。
不是說上海派遣軍損失嚴重,有的聯隊已經到了不補不行的程度了嗎,趕緊再從華北抽調多達10個大隊的補充兵,以幫助上海派遣軍恢復元氣。
跟在步兵後面的,是黑壓壓的特種配屬部隊:重炮部隊、野炮部隊、山炮部隊、迫擊炮部隊、坦克戰車部隊、騎兵部隊、工兵部隊……
手裡又有糧了,松井馬上調遣部隊向北戰場發動了新一輪猛攻。
陳誠也在不斷地請援。
那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