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部分,中醫內科學,上訪不如上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獨活寄生湯至今仍為臨床常用方劑。元·朱丹溪則立“痛風”一名,其病因有血虛、血熱、風、溼、痰、瘀之異,治療擬痛風通用方,分上下肢選擇用藥,對於後世影響很大。明·張景嶽《景嶽全書·痺》認為痺證雖以風寒溼合痺為原則,但須分陰證、陽證,陽證即為熱痺,“有寒者宜從溫熱,有火者宜從清涼”,但他認為痺證確是“寒證多而熱證少”。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認為痺證“大抵不外寒熱兩端,虛實異治”而已。葉天士對於痺久不愈者,有“久病人絡”之說,倡用活血化瘀及蟲類藥物,搜剔宣通絡脈。
根據痺證的臨床表現,西醫學中的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痛風、肩關節周圍炎等均屬於本病範圍。其他風溼病,當病變累及關節而出現痺證證候者,亦可參考本節內容進行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痺證的發生,與體質因素、氣候條件、生活環境等均有密切關係。正虛衛外不固是痺證發生的內在基礎,感受外邪是痺證發生的外在條件。風寒溼熱之邪,乘虛襲人人體,引起氣血執行不暢,經絡阻滯,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深入關節筋骨,甚則影響臟腑。
一、病因
1。外因
感受風寒溼熱之邪,其中以風為主,常夾雜它邪傷人,如風寒、風溼、風熱、或寒溼、風溼熱等多邪雜感。
(1)風寒溼邪:居處、勞動環境寒冷潮溼,如坐臥溼地,涉水淋雨,或長期水下作業,或出入於冷庫,或陰雨潮溼季節感受寒溼之邪。此外,還可因地區條件影響,如北方多寒冷,東南多潮溼,均可因風寒溼邪入侵而致病。如《儒門事親·痺論》說:“此疾之作,多在四時陰雨之時及三月九月,太陰溼土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勞力之人,辛苦過度,觸冒風雨,寢處浸溼,痺從外人。”
(2)風溼熱邪:外感風熱,與溼相併,或風寒溼痺,鬱久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