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部分,中醫內科學,上訪不如上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方去石斛、枸杞子,加法半夏10g,茯苓10g,澤蘭10g,澤瀉15g,炙水蛭5g。
加用三七粉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
繼服1個月,頭痛、手術切口痛、腰背痛及腹痛悉除,左耳閉氣消失,左目複視減輕,複查肝功能正常。其後堅持調治,病情穩定,整體情況良好,精神狀態基本正常,聽力恢復,眼瞼下垂、左目複視明顯改善,能完成主要課程學習,並能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
1996年7月11日、1998年3月15日兩次MRI複查結果均提示:腦實質形態、大小正常,未見異常強化影,四疊體術後改變,無腫瘤復發徵象。
按:本案病機為肝腎虧虛,氣陰不足,痰瘀上蒙,清陽不展,病機特點為正虛邪實,病位在頭。初診正虛邪亦盛,治予黃芪、葛根益氣升清,天冬、枸杞子、石斛、天花粉滋養肝腎,殭蠶、膽星、海藻、生牡蠣、蜈蚣化痰息風、軟堅散結,炮山甲活血通絡,山慈菇、露蜂房、漏蘆、白花蛇舌草、炙馬錢子粉解毒抗癌,服藥1個月,氣陰漸復,症狀顯減,惟大便不實,脾虛漸現,治宗原意,參人運脾利溼之法,加炙水蛭、三七粉等增強化痰祛瘀通絡之功,祛邪以安正。
(單書健等編。古今名醫臨證金鑑·腫瘤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
【古代文獻精選】
《靈樞·五變》:“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日:面板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景嶽全書·積聚》:“治積之要,在知攻補之宜,而攻補之宜,當於孰緩孰急中辨之。”
《雜病源流犀燭·積聚徽瘕痃癖痞源流》:“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血,皆得與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而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
第七章肢體經絡病證
肢體經絡病證是以肢體功能障礙為外在症狀表現,以經絡失養或閉阻不通及臟腑功能失常為內在病理基礎的一類病證。肢體即四肢和外在的軀體,與經絡相連,具有防禦外邪、保護內在臟腑組織的作用,在生理上以通利為順,在病理上因瘀滯或失養而為病。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縱行人體上下,溝通臟腑表裡;絡脈橫行經脈之間,交錯分佈在全身各處。《靈樞…本髒》雲:“經脈者,所以行血!選!書!網!x!u!a!n!s!h!u!。c!o!m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概括了經絡的功能作用。經絡既是疾病傳變的反應系統,抗禦外邪的防衛系統,又是執行氣血的迴圈系統,主束骨而利關節的運動系統。同時經絡又是軀體各部的聯絡系統,如《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揭示了經絡與人體的有機聯絡。經絡在人體,內聯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是溝通內外,聯絡上下,執行氣血,輸布營養,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網路系統。經絡與臟腑、骨骼、筋脈、肌表等有機相連,在病理狀態下,經絡受邪,閉阻不通,臟腑戕傷,諸病從生。
肢體經絡病證涉及範圍較廣,雖然症狀表現在肢體,但其病機常涉及多個臟腑,不便歸屬於某個單一臟腑系列進行討論,故獨列一章。本章僅就痺證、痙證、痿證、顫證、腰痛展開討論。而與經絡肢體相關的其他病證,將在本書相關章節或有關學科中討論。
第一節痺證
痺證是因感受風寒溼熱之邪,閉阻經絡,氣血執行不暢,引起以肢體關節疼痛、腫脹、酸楚、麻木、重著以及活動不利為主要症狀的病證。
痺證《內經》稱為痺,提出病因以風、寒、溼邪為主。《素問·痺論》雲:“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者也。”並根據病邪的偏勝進行分類,日:“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素問·四時刺逆從論》雲:“厥陰有餘病陰痺,不足病生熱痺。”《痺論》還根據風寒溼邪傷人的季節與所傷部位之異,將痺證分為皮痺、肌痺、脈痺、筋痺、骨痺五體痺。病邪深入,內傳於五臟六腑,又可導致心痺、肺痺、脾痺、肝痺和腎痺五臟痺。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另立“歷節病”,認為“歷節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諸肢節疼痛,身體旭贏,腳腫如脫”是其主症,病位在肝腎,病因是由於汗出入水中,風寒溼合而為邪,傷及血脈,水溼浸淫筋骨關節所致。對於痺證的治療,《金匱要略》所載的烏頭湯、桂枝芍藥知母湯、防己黃芪湯等及唐·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