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華爾街戰爭,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正為接受次貸的決定煽風點火的,是那個迅速發家的“美國夢”。
要是沒有“美國夢”的社會心理基礎,大大小小的貸款公司和銀行拿什麼去引誘普通老百姓冒險做抵押貸款?沒有弱勢群體的人們冒險接受貸款,華爾街的投行們又拿什麼做資產證券化?
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就是指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不是依賴於特定的社會出身和他人的援助而成功。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和為了成功而奮發向上的企業家的精神。
依據歷史學家的說法,美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工業擴張並非只是因為美國的自然資源豐富,更是因為所有人都有機會藉由自己的奮鬥獲取財富。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美國夢”成為吸引世界各地人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過100萬的人成為美國公民,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
“美國夢”的中心是強調一種獲取成功的機會。一個用提供這樣的機會給他的公民,來鼓勵人民奮發向上的社會,是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個能鼓勵人民去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奮鬥的政府,是一個為民的政府。用實實在在的、可以實現的夢想,帶動經濟成長,這種動機並沒有錯。但政府在不加節制地狀態下將一個理想無限制地放大,會製造人民非理性的追夢。一旦追夢變成了“非理性”的行為,這種對“美國夢”的追求,也就變成了一種全社會瘋狂發財的“集體意識”。任何社會的經濟和發展都要建立在其人民清醒的心理狀態下。建立在瘋狂的“集體意識”的病態心理上的社會,會進入無序的發展狀態。美國近二十年的繁榮,就是建立在非理性的病態心理之上的。二十年來,“美國夢”吹出了兩個大泡泡,夢製造了虛偽和“非理性成長”的沙漠。
網際網路泡沫和房地產泡沫
網際網路是第一個被吹起的泡沫。
網際網路技術始於20世紀50年代,到60年末其實基本已經成熟,在個人電腦大眾化的有利機會下,IT革命浪潮與所謂的新經濟席捲了整個世界。
以網際網路為標誌的所謂新經濟,不過是縮小了傳統商業領域的時間和空間距離,減少由於空間地域帶來的時間延滯的商業成本。從本質上看,它們和傳統的電話等通訊工具沒有任何本質區別,仍舊是傳統產業的,比如鋼鐵、製造業等實物產業的附屬品。。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大風暴(2)
離開它所依附的實體產業,網際網路這一典型的虛擬行業就是無源之水,根本無法立足。在鋼鐵等實體產業沒有發生工藝、技術等的革命性變革之前,單純炒作網際網路,不過是典型的泡沫投機。因此,以網際網路為標誌的新經濟泡沫,終於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扎破。
從2000年開始,美國兩大股市急劇下挫,大量昔日的黃金。股票一夜之間變成一錢不值的垃圾。世界各國湧入美國的各種投資基金遭受嚴重的損失,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大量資本撤離美國。
在20世紀90年代的IT經濟蟄伏期內,傳統產業和IT行業市場飽和,間接造成了市場對其餘高額利潤產業的要求,這種資本對維持暴利商業化的要求,也催生了畸形的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幸好,它未成為泡沫,否則,我們今天吃的東西,可能都是由基因改造的產品。不幸的是,美國社會賴以發展的動力沒了,它需要一個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引擎。這個時候,房地產市場就被當成了一個新的引擎。經過近十年的工夫,一個比IT泡沫更大的泡沫終於形成了。
這個比IT更大的泡沫是在房地產市場吹起來的。節節高攀的房地產泡沫替代並轉移了IT泡沫。隨著2006年年初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次貸危機逐步顯現,並愈演愈烈成為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
美國政府將軍用的網際網路技術匯入民用所啟動的所謂“新技術革命”,製造了一批網際網路的富豪。但是,同時也製造了一大批不懂網際網路的消費者;新的房地產行業,製造了一大批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但也製造了一大批負債累累的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邊是每天真金白銀往家裡拿的投行金融家和附在他們身上的銀行和按揭業的從業者;一邊是欠著銀行大把大把貸款的平民百姓。美國長久以來的經濟政策導致了鮮明的兩極分化。
在這種兩極分化的狀態下,強調擁有夢想創造財富的政客們,對如此簡單的經濟邏輯不予理會,更不用說去找到解決兩極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