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清穿之萬里河山煙火人間 by養心殿(清穿 重生 父子 穿越成幹隆第四子 溫馨種田),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隆拿起這塊玉佩,觸手時還帶著少年溫熱的體溫,心先就軟了。凝神細看,質地是普通的和田玉,樣式是也是民間的雕龍圖案,紋理卻之間極為流暢,最亮眼的一處在於,龍尾上有一抹自然的紅色,是玉石本身的顏色,和通體碧綠的玉龍一體而下。讓整條龍都活了一般生動自然。乾隆很喜歡,誇了句“不錯”,就直接用它將腰間的九龍佩換下。
送禮物的人得到別人的肯定自是滿意,永珹再次掃了眼更漏,跳下軟凳,“那兒臣不耽擱皇阿瑪休息了,這就告退。”
剛轉身卻被乾隆給叫住:“夜深了,你就在東暖閣將就一宿吧,明早再讓奴才們把衣物送過來。”看出小孩還有些遲疑,乾隆淡淡地說道:“你是自己去睡,還是讓吳書來侍候你睡?”
永珹表情一僵,不再試圖掙扎了,利落地回道:“兒臣要自己睡!皇阿瑪,晚安!”說罷一溜煙跑去內間。他是這裡常客了,自然是輕車熟路,這張床他經常用來小憩。不一會兒,幾個溫柔端麗的大宮女跟進來,侍候他洗漱換衣。乾隆不過是嚇嚇他而已,到底是自己親兒子。
無故被波及的吳書來,站在牆角心裡默默流淚。
作者有話要說:有些晚,總算是更上了,祝各位愉快~O(∩_∩)O
☆、第53章
對於那一下午,兩阿哥在宮外遇了哪些人,經了哪些事,侍衛一一報給了乾隆。這並不代表乾隆在監視兒子們,而是世上居心叵測的人太多,未成年的皇子們身份尊貴又敏感,雖然聰明分辨力畢竟有限,容易被人利用或招來禍患。這種情況下的監視是必要的。
永珹自認不是那種遇到了什麼新鮮事,都要告訴家長的小屁孩,不過既然乾隆問起,他也不避諱自己的想法。科舉本身沒什麼不對,可是對於已被制式扭曲的八股取試,挑選出的所謂的人才們,素質人品方面實再是良莠不齊。不過他沒傻到當著乾隆,去直白地抨擊沿用了上千年的考試製度,只是婉轉地說“書讀得好不代表就是好人吧,也不代表能成為好官。”
乾隆輕笑出聲,“你是想說,朕的官員們操守不合格?其實什麼樣的人該呆在什麼樣位置,朕需要用奸臣來牽制忠臣,也要用忠臣來威嚇奸臣……”乾隆溫和地看著永珹,甚至帶了些自己都沒發覺的寵溺,開始傳授帝王的用人之術。
那日後沒多久,永珹就接到了乾隆要他上朝聽政的口諭。康熙時期,曾經為了使皇子們多接觸實際,培養他們關心國計民生,鍛鍊從政的能力,在皇子們課業結束後,已經成年的時候,皇上會差遣皇子稽查旗務,典辦諸部院事務,處置審理各種特別案件等。可是皇子們的能力鍛鍊得太成功也不都是好事,當各各都能獨擋一面的時候,便臣強君弱。
雍正和乾隆都借鑑了前人的教訓,對皇子們的教導並沒有康熙那麼上心。最典型的就是,乾隆長子永璜就是在分府後才得了差事。
顯然乾隆覺得永珹的心智,已經能達到學習政務的時候。再上朝時,一群中老青年中赫然站立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蘿蔔頭,自然是惹人側目的。眾位大臣上朝時還能憋著,下了朝自然是相互八卦一番,揣度起聖意。
永珹正式開始了他的聽政見習之路,在早晨的朝會上,他聽著大臣們提出各項條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會相互討論辯駁,再由乾隆最終決定出採用何種方案。
這種現場觀摩實際政令的下達,讓他學到了以前不曾接觸過的領域。比在上書房裡單純的紙上談兵吸收更快。乾隆欣慰地發現兒子的又一優點,小小年紀,對著枯燥的政務就能聽得進去,這樣看來資質就要勝過他小時候。
又一日早朝,乾隆繃著臉讓和親王宣讀了一份摺子,是四川總督寫的。大至內容是:清軍與金川的作戰陷在僵持階段,請求皇上示下,是否繼續的堅持,是的話他們軍需又不足了,申請撥款撥糧。
和親王唸完後,眾臣小聲地談論開來。要說對金川的做戰,清軍已經拖了三年還沒什麼進展,兩方輸贏各半,總是不能將叛軍一舉殲滅。這是當時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而且消耗的銀錢物資絕不是個小數目了。民間對此戰譭譽參半,朝堂上也分主戰和主和兩派。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前方作戰計程車兵們久功不下,士氣自是大不如前,而且因為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各種不適應,當有小捷之後,又常會被叛軍找回場子。當年揮師入關的千里鐵騎,到了山地叢林裡就變得束手束腳,換了幾個將軍都沒用。
而乾隆則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曾經信誓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