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七章 意義,觀相識語,二月的杏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57章 意義 今日曹源和鄭健和一行原本就是為了試驗田的資料統計而收割。是以、田中的上等地、中等地、下等地也只是分別被收割了一部分。 而今,結果已經出來,面對著眼前眼神炙熱、且小心翼翼地詢問著、是否可以讓他們看看地裡稻穗的幾十位聯名而來的老人們,曹源撓了撓腦袋,視線與正含笑看著自己的鄭健和對視一番後、點點頭! 見那曹家公子點頭,不等這些老人們回頭招呼,一直緊盯著這邊動靜的農戶們立刻風一般地湧入了試驗田。 不用曹源和附近的兵士們做任何提醒,這些人很自覺地選擇了一個個位置、一個人或幾個人一組,小心翼翼地觀察討論著眼前的稻子。 那小心、仔細、鄭重、謹慎的模樣,彷彿眼前的稻穗是什麼稀世珍寶似的。也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此刻這稻穗就是稀世珍寶。 在鄭健和的示意下,曹源還親自領著之前的老人們、到了上等地的田埂處。 一路上,這些老人們心緒激動的同時、眼睛都捨不得從身側的稻穗上移開。 瞧瞧這些稻穗,這麼大個!還有那上面的稻粒,粒粒飽滿。 站在高等地的面前,看著眼前那一根根比他們的腰、彎得還厲害的稻穗,這些原本走路都打顫的老人們,彷彿餓了許久的孩子看到食物般、激動地撲了過去。 虔誠地跪在地上,託了託那沉甸甸的稻穗,數了數上面的稻粒,這些老人眼睛直了的同時,嘴唇也忍不住抖動起來。 這麼大的稻穗、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有這上面的稻粒、一百多粒、一百多粒稻粒啊!一根稻穗上竟然結出了一百多粒穀粒! 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要知道,他們自家的一根稻穗上,能結出個三四十粒,就算高產了。更別說,那三四十粒稻穀中還有不少癟谷。 還有這稻穗!點著其中一株稻秧,有人開始數起來。 一、二、三…七,七根稻穗,一株稻秧竟然結出了七根稻穗! 放眼望去,老人們發現不止手中的這株、這塊地裡幾乎株株都這樣,甚至還有結出八根、九根稻穗的,而他們自家的稻秧能結出兩三根已是極致。 相較於透過文字資料才能肯定田裡產量的鄭尚書等人,對於田裡收成的估算、這些種了幾十年田地的老農們則有著更為顯著的眼力和經驗。 真的有,這樣的稻田真的可以達到畝產九石。 怎麼會有這麼高的產量?接下來,這些人將田裡的稻子翻來覆去的仔仔細細地檢視、研究、對比,包括稻稈、稻根,每棵稻稈與稻稈之間的距離。甚至,有老人還捻起田裡的泥土放入嘴裡、仔細咀嚼,想透過味覺來判斷這田中的土與自家地裡的土有什麼不一樣。 結果,地、都是一樣的地。那麼,原因就只能是那移栽秧苗的種植方法了! 一瞬間,所有人將曹源的那種曾被自己嘲笑過無數次的種植方法,與眼前這金燦燦的一片聯絡在一起,直覺不可思議的同時,又生出無限感慨。真是這樣嗎?真的是那載種方法的原因嗎? “敢問曹公子,這田中稻子之所以有這般長勢,真的是因為您的那個栽種方法嗎?”有某村子的族老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渴望、和身後同伴的催促,小心翼翼、且恭敬異常地拱著手、躬著身子,對著面前的曹源開口道。 此刻,哪怕眼前的公子明明還沒有自家孫子大,老人也不敢有半點一絲一毫的不敬。不是因為對方富貴人家的身份,而是因為對方年紀輕輕就能種出如此高產的稻穀。驀然的,老族長的腦海裡閃過自己小時候在私塾裡夫子講過的一句話:“…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先!” 見這位老族長開口了,其他老人們也都紛紛恭敬地跟著拱著手、躬著身子,期待地看著曹源。 “唉,老人家,不必如此、不必如此!”面對著這一群老者們這般的恭敬,曹源一時倒有些不適,忙扶起最前面的那個族長、坦誠地開口道:“是這種栽種方法的原因,但也有其他的注意事項。” 真是這移栽秧苗的緣故! 聞言,眾老者們意料之中感慨、又意料之外的震驚。 緊接著,排山倒海的思緒湧上這些老人們的心頭。若是自家田裡也有這樣的產量,不、哪怕一半,他們又何至於常年吃不飽、日子過得緊巴不說,甚至還要賣兒賣女地換取糧食。 心裡面懷著憧憬,老人們對視一眼也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那敢問曹公子,這秧苗移栽過後不是傷了根系嗎?怎麼還能長得更好。” 涉及到自己的專業,曹源也不藏私,忙笑著開口道:“不能這樣看,部分的根系雖斷了,可也促進了更多的根系生長出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延長這時期秧苗的恢復返青期,以此達到促“三早”的效果。” “促三早?”什麼東西?老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實在沒搞懂曹源這句話的意思。 “哦!”知道自己是不自覺地帶入了李元寧簡便式說話方式,曹源忙又仔細地解釋開來:“就是促使稻秧早發展、早分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