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開啟“時光寶盒”(上),江海潛尋,靈犀無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 時間:2015年5月13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出海口 天氣:晴 事件:尋找“萬年青” 今天天朗氣清,是個不錯的日子。 和往常一樣,考古水下隊再一次集結出發。我們的目標依然是,在長江口水域,對“萬年青”進行搜尋。 其實,這樣的工作我們已經做了兩三個月了。早在年初,我們考古所就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委派的專家,組成了一支水下考古隊。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利用科學手段,建立上海自己的水下文化遺產檔案。 一直以來,上海在水下考古方面的記錄都很少,遠不如福建、廣東等省份。我覺得這不合理。 元代時,上海就已經建縣。幾百年發展下來,上海逐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節,後來更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在如此長的時間裡,怎麼可能不留下遺蹟呢? 這兩三年來,考古所對可能存在水下文化遺產的水域,進行大規模的普查,最後我們將目光鎖定在一艘名為“萬年青”的沉船上。這艘沉船是晚清時有名的艦船,由中國自主研發製造,可以說是近代海軍的“處女艦”。 “萬年青”在1868年開工建造,次年下水使用。不過,很可惜,僅隔十八年,艦船便在吳淞口外水域被英國船隻碰撞沉沒,“萬年青”終未萬年長青。 今天,我們再次集結出發,希望能有收穫! 【2】 時間:2015年9月15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 天氣:晴 事件:發現大桅杆 時隔半年,依然沒有新的發現。前幾天,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也加入了我們這個大家庭。 打撈局的袁大隊長,擁有 30餘年的水下作業經驗。來的時候,袁隊長跟我說:“老祁啊,我跟你說個好訊息。根據漁民提供的訊息,長江口有一條古沉船,可能是鐵質的,也有可能是木質的。我們儘快安排一次探摸工作吧。” 這話讓我很興奮,回頭我就跟老搭檔趙函式說,如果這船是“萬年青”就好了,爭取把沉船的尺寸也摸出來。 徒弟王逸少也很興奮,讓我一定要把第一個潛次安排給他。 最後,我們摸了一個什麼出來呢?一艘鐵質的沉船,現代的,不是“萬年青”。 大家都有些喪氣。大概就像古人說的那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最倒黴的還不是這個。 就在返程途中,我們還遭遇了一次擱淺事故。江裡來海里去,我也是個老油條了,遇到這種事情還不算慌,船上有幾個年輕人經驗淺,雖然口裡說著不怕,但他卻悄悄躲起來給家裡發簡訊,那內容像是在交代遺言。哈哈。 其實古人還有一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突然間就迎來一個轉機:潛水隊員,在水下摸到了一個大木樁,上面覆蓋著厚厚的漁網。 大木樁,意味著大桅杆,也意味著一艘大型沉船。難道,這就是“萬年青”嗎?即便不是,這也必然是一艘承載上海記憶的古沉船!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3】 時間:2016年3月15日 地點:崇明區,長江口水域 天氣:晴轉多雲 事件:終於發現“長江口二號” 搜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何況我們連沉船疑點都沒發現。 這半年來,我們團隊一直在搜尋,也一直處在焦急的情緒中。古人說“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我們不是古代的思婦,但我們卻能體會到一次次的希望與失望。 在這半年裡,我們也搜尋到幾艘小型沉船,但並不是我們要找的與那大桅杆相匹配的沉船。這可以說是“搜盡千帆皆不是”了吧。 當然了,在潛水作業的時間視窗關閉之前,我們不會放棄,即便天氣水文很不給力。 三天前,我們安排了最後一次下水作業。本以為又會無功而返,沒想到,潛水員竟然摸到了一個外形特異的瓷器。這可把我們興奮壞了! 今天,我們又安排了一個潛次,就在那片水域中,我們發現了一架長約23米的木船船舷。船舷上沒有桅杆,從比例上來說,之前發現的大桅杆剛好與之匹配。 袁大隊長說,好了,我們可以給它取名“長江口二號”了! 這,也許就叫做“天無絕人之路”!喜歡江海潛尋()江海潛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